人人皆可成才,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近年来,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四心”品质和“四做”精神,推进学生行为养成,不断丰富“乐行”德育品牌。
在游戏课程中体验合作精神
“往前往前,再往后,跨过去跨过去......”蒙上眼睛、背上同伴、绑上双手、跨越障碍......这样的课堂你见过吗?这是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自主开发的“体验合作、凝练团队”校本课堂,让学生在游戏项目中体验合作的精神,深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刘莹表示,她告诉我怎么走,我听她的,跨过这些障碍。学生柳玉苗表示,通过这些课堂让我把合作理解得更深刻,也挺有趣的。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从2010年开始,昆山第一中专推行“心育”教育,学校通过实施“114工程”,即建设好一个心育基地,培植好一支名师团队,紧扣好四个“有机结合”——心育与德育结合、心理课程与学科渗透结合、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结合、学校辅导与家庭辅导结合,逐步形成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心育模式,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助力学生行为养成。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韩曦表示,让孩子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一下合作真正的含义,体验一下合作的乐趣,再了解一下合作的策略,通过这三层的递进式的学习,帮助孩子初步明白什么是合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合作。
113个社团让人人出彩
高佳育是该校五年制数控专业的一名女生,刚开始进入了职校,原本内向腼腆的她更加变得少言寡语,来到学校后,高佳育在社团活动中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兴奋点,她参加了特效化妆社、动漫社、吉他社、手工社、烘焙社、女红社等众多社团的活动,主持了学校大大小小十余场节目,整个人变得既阳光又自信,今年她还向学校申请创办了茶艺社,第一年茶艺社就招来了50多名小伙伴。高佳育表示,坐在这里静静地品茶,让他们在中间也感悟感悟自己的人生,会得到很多的成长。
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刘金桥表示,学校保守统计是113个社团,在活动教育当中,社团是我们主打的一个小事工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每个学期你至少要完成社团的一件事件,如果没有你喜欢的,你可以创办一个,你可以直接开设一个,利用你的专长,我们学校可以给你提供支持,让你在建设一个社团、打造一个社团、参与一个社团的活动中实现自我的锻炼和成长。
大数据实现德育工作可视化
去年学校还建成学生成长数字监测云平台。通过手机APP,将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有机联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科学建模,进行综合分析、行为预警、科学预判,实现德育工作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
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处处长花艳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品德之星、智慧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能力之星和技能之星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整个学生成长维度的评价。学生的手机客户端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哪一方面的评分比较弱一些,这样他就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
上课手机没有放到规定的位置扣一分、跑操不认真扣一分;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加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加分;学生的个人表现还直接影响班级、系部的成绩,让学生不断地督促勉励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提高综合素养。学生沈嘉成表示,这样评比增强了我们团队的积极性和意识,让自己做得更好。让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近年来,昆山一中专践行“爱和极致的教育”理念,提倡“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通过抓实小事工程,培养学生拥有“自信心、感恩心、宽容心、进取心”的“四心”品质和“爱做事、会做事、做实事、做正事”的“四做”精神,推进学生行为养成,不断丰富“乐行”德育品牌。刘金桥表示,我们很多孩子在初中他们实际上是有点被忽略的那一群人,不一定特别差但不一定特别出彩,受到的关注可能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到了我们学校之后,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德育工作,让他们找到自信。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蒋海涛 编辑/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