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专稿 (记者/王晟)
“我认识贺建奎,没想到他这一步居然迈得这么大。”
11月26日深夜,著名基因学专家茅矛,告诉荔枝新闻记者这一天他是如何的惊讶:自己认识的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居然宣布创造了一对“基因编辑婴儿”。
过去的24小时,这则“基因编辑用于生育实践”的消息已经震惊中国,世界哗然。
茅矛的微信群更是“炸了”。群里几百位从事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瞠目结舌——这位捅了“科学伦理马蜂窝”的贺建奎,恰恰是群里一员,平时没少与大家互动……
居然会是那个年轻人
茅矛博士,前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曾师从国际著名血液学和遗传学专家王振义、陈竺两位院士。他还作为上海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创始成员,引领了中国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
现在,他是深圳思勤医疗科技公司创始人和CEO,开始自己创业。
著名基因科学家茅矛
正因为同在深圳,茅博士与贺建奎在微信群里互动还比较多,常有科学家之间的学术探讨。偶尔贺教授那边有学术活动,还会向茅矛等圈内顶级专家发出邀请。
资料图:2016年贺建奎接受媒体采访
贺建奎给人的印象,与其他年轻上进的科学家没什么不同。
茅矛说:“我知道他在搞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癌症早期筛查等项目。一个年轻人能有精力兼顾这么多项目,肯定是有抱负和雄心的。”
资料图:贺建奎团队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研究
然而,贺建奎的精力远不止于此,他悄悄地编辑试管婴儿胚胎基因,并且高度保密,从未和同行谈起,这个微信群里的专家们无人知晓。
其实,茅矛等专家早就设想过“以生殖为目的基因编辑开始用于临床实践”,但那应该是在科学研究更加成熟,伦理和法律边界设定更充分的未来。
或许,还是个比较遥远的未来。
茅博士认为,从中立的角度看,“基因编辑婴儿”肯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因为胚胎层面的基因改造,和细胞上的基因改造,已经是质的区别,就是用基因改变人类。
没想到,2018年11月26日,“人类史上一大步”居然就这样迈出来了。
居然是那个业界的年轻人贺建奎迈出来的。
为什么会是现在?为什么会在中国?
炸了锅的基因科学家微信群里,绝大多数科学家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试管婴儿。他们评价这项“科学探索”——“太毛糙!”
“基因编辑技术最初的目的,是对付其它手段难以见效的疾病,比如地中海贫血基因导致的地中海贫血,”茅矛强调:“初心是治病,不是改造人,所以必须要遵守科研的规则,守住伦理的底线。”
2015年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首届基因编辑大会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全面讨论,就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达成共识,形成了涉若干重要原则,限定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只能用于基础学术研究,禁止一切以生殖为目的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资料图:华盛顿基因编辑大会论坛
目前学界要在胚胎上做相关实验,必须及时销毁,以免胚胎发育成型,拥有人的性状,带来棘手的伦理问题。
包括茅矛在内,部分微信群里的基因科学家,在反思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在现在?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
茅矛分析,这项技术源于西方,近几年来进步迅速。前景虽然看好,但是争议如影随形。
一方面,西方的宗教文化中,造物主创造了人类,基因编辑形同篡改,在文化心理上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修改人类基因,以期创造更健康的下一代,让西方人很容易联想起希特勒的“种族优越论”,想起疯狂屠杀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这是沉重的道德负担。
中国则有不同的国情,长期庞大的人口基数,曾经堪忧的卫生健康状况和惨痛的平均寿命,让中国人对“优生优育”的观念更为接受,并且从多年的社会教育、实践中获益。
何况,如何生育一个健康宝宝,让孩子避免未来可能的恶性疾病,成了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一些有遗传性疾病的家庭,或者夫妻有一方感染艾滋病的家庭等等,内心都渴望靠着科学技术彻底解决烦恼。
“或许还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中国目前在基因编辑的技术上已经拥有较高的实力。”
所以,只要遇上个“大胆”的科学家,“编辑基因婴儿”事件就完全可能出现在中国。
但是茅矛等专家们依然要追问:
“这两个基因编辑婴儿是否的确出生?贺建奎能否拿的出切实的证据?”
“婴儿的父母是否对这项技术100%的知情?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项技术潜在的风险?他们对孩子未来可能面对的情况是否有思想准备?”
更重要的是:
研究的团队怎么能通过“有效知情同意”的临床规则审核?
毕竟,这个事件中最重要的当事人,是那两个被编辑了基因出生的孩子!
更多详细报道,请继续关注我苏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