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这17家夫妻档美食,让市井烟火里都藏满了深情

2018年11月27日 10:40:11 | 来源:爱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徐州,你一定吃过不少夫妻档小店

  在柴米油盐里用细水长流的爱情为每一份食物加温

  是他们在城市角落里的存在让我们明白

  原来,市井烟火里藏着深情

  因为他们,食物变得更有温度而美好

  这17家夫妻档美食,是否也曾经温暖过你?

  夫妻共同操持的小店里,尽管听到拌嘴声,你依旧会觉得很温暖。大概印证了那句,所有的山盟海誓,都抵不过柴米油盐一起搭伙过日子来的实在吧。

  也许没有想象的那般精致,但是生活总归是回归平淡的,不是么?

  0.1

  /老两口炸串/

  简单的生活比诗更浪漫

  奶奶,你家为啥叫老两口炸串啊,就你因为你和爷爷一起干嘛?

  老两口炸串大概当属苍蝇馆子中的典范了,环境的脏乱差让讲究的人望而却步。然而未到饭点儿已经来过好几拨人,锈迹斑斑的三轮车和门口壮观的一排签子,无声讲述老店的惊人魅力。

  

  油花翻腾、稍稍靠近就能被溅上几滴,扑面而来的不止有四溢的香味,更多的是等待之人垂涎欲滴的迫切和渴望。

  油控得恰到好处,调和的酱汁甜辣分明,爷爷炸串,奶奶卷馍,老两口看着就让人舒服。

  坐标:青年路下坡马市街啥汤隔壁巷口内,公园巷小学东侧斜对面。

  0.2

  /杜家把子肉/

  你们去征服世界吧,我只想去征服一个人的心和胃

  这家藏在户部山深巷的把子肉叫杜家把子肉,杜叔叔和马阿姨都是地地道道的徐州人,两人都是普通下岗职工。

  马阿姨讲杜叔叔当时是体育班的,在学校跑步特别快,低年级的高年级的都跑不过他,速度可以说是全校第一,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追风少年。马阿姨当年在学校也是校花般的人物,在那个年代追风少年碰上校花,爱情的火花就那么擦出来了。马阿姨是一个对吃很挑剔的人,跑得快没用,俘获杜阿姨芳心的还是杜叔叔的厨艺。

  从国企下岗后,杜叔叔和马阿姨就做起了餐饮生意,马阿姨的奶奶那辈开始就以卤菜营生,杜叔叔这十几年来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对于吃,两人相当有发言权。杜记原来店铺地址在解放桥,因为做人实在口感也好,所以生意非常好,老顾客越来越多,店铺就显得越来越小,最后人多到坐不开,就把店挪到户部山这里了。虽然位置比较偏僻,但是地道的吃货总能靠着灵敏的嗅觉找到这里。

  杜家的把子肉都是马阿姨精心挑选上好的肉,用秘制的调料先给肉肉们按摩,待完全吸收,杜叔叔再用大火爆香,放入元骨老汤中炖上一上午。

  马阿姨说,菜要用心做,才能做出灵魂。

  大锅洋溢着白气,蒸腾在中间的卤汤从盆盖边沿散发出一丝丝复杂而醇厚的肉香,看着这个场景我就已经感觉到很幸福了~

  虽然位置有些偏僻,但丝毫没有对杜记把子肉的生意产生影响,还没到吃饭点儿屋里已经坐的满满当当。来晚了可就得站着吃了~

        坐标:海云电脑城东牌坊,步行街喷泉往北30米路东巷内20米

  0.3

  /汇源辣汤/

  最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夫妻小店

  年少时,我们总是喜欢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愈发成熟之后,我们则羡慕细水长流的爱情。

  在徐州无人不知大汇源辣汤油条已经有了16个年头,十五年的油条质量从来没有变,唯一改变的是炸油条的夫妇俩从小年轻变成了中年人。

  两间小屋,许多故事,日复一日的揉面,切面,拉面,再将拉长的面放进油锅……

  最好吃的食物能把你灵魂掀翻在地然后又细细安抚,有的食材天生就容易赢,比如牛舌,鹅肝。而汇源的油条辣汤,它自成一扇门。

  你我是跌进门里的雪夜归人。

  破旧的门,斑驳的墙,见证了一代代的食客。

  也收藏了这个城市最微小丑陋和真实宏伟的故事。

  于是,他们不在乎晚睡危害的危言,也不相信过点不食的忠告。

  他们坚信,满足了胃,才能满足人生。

  坐标:工人医院会员酒店后面

  0.4

  /苏记丸子汤/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3年,4745个凌晨4点,夫妻俩就开始不停歇的忙活着。丈夫掌火,妻子打下手,所有的操作都是二位亲自完成,客人络绎不绝,也不会手脚忙乱。

  在大碗里配好佐料,倒入一碗滚烫的汤,将煮好的绿豆皮儿捞起放入碗里,佐料的味道和丸子的味道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老徐州味儿。

  一天平均卖出300甚至400碗是没有问题的,如今一家子也都赶过来帮忙,即使这样,也难以应对络绎不绝的食客。

  真怪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味食材,它比元素之间的化学性相互影响要奇特而有实际意义,汤只要一经吃开去,就再也难抵御从牙缝里冒出的馋意。

  丸子扑扑通通倒入汤中,在高汤和热气的作用下,慢慢变得饱满起来。此时已经是早上六点钟了,第一波食客已经到来。碗底倒入盐和料粉,浇上热汤和丸子,再撒上香菜和辣油,一碗丸子汤就大功告成了。

  在更早些年的时候,老板夫妇二人创业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爬滚打,不断的努力。到现在变成徐州名小吃。老板夫妻二人更是注重品质,如此简单的一碗丸子汤,背后却有了许多我们看不到的故事。

  坐标:户部山剪子股菜市场北头,汉王府隔壁

  0.5

  /曹记火烧/

  从凌晨到黑夜,二十多年的坚持.

  没有精心设计的招牌和装潢,简单到只摆了一平米左右的早餐台来“打发”前来排队的食客,但那份旧时香气仍然唤醒了一代代的老徐州和新徐州。大叔和大妈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坚持着。

  煎至香脆的面皮里,店家实在的塞满了味足的大粒肉,饱腹又好味就是食客们对他最依恋的情感,小小的店铺里二人忙碌的身影格外地和谐。

  曹记火烧一般是盛在小筐里,旁边配着一沓薄薄的淡黄色草纸。一定要趁热把酥脆的火烧咬到嘴里,肉香、面香,加上草纸的清香,足以让人垂涎三尺。 

  坐标:铁路三宿舍对面复兴南路249-10

  0.6

  /黄桥烧饼/

  一门做饼的手艺,在异乡养活了一家五口人.

  来自安微的王师傅夫妻,靠这门手艺养家,换句话说就是靠它来给家人提供生活来源、改变生活状况、给予家人幸福,那么他做黄桥烧饼的过程就是带着爱来工作的过程。王师傅说:做这个就是用心去做,实实在在的,才对得起食客的信赖”

  这家黄桥烧饼在我心中已完全是甜点般的可爱存在。饼的本身是厚的,但这种厚是由千层的薄层积累起来的,千层的薄面就是千层的心意,每咬下一层薄脆都是甜上心头的享受。

  黄桥酥饼有甜、咸两种口味,而我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况且我还一直把这家酥饼店当成甜品铺子,在有了前面的薄、脆、香,若最后入口的滋味甜上心头,那对于口腹自然是一种美意。

  坐标:丰储街菜市场沿河向北走100米

  0.7

  /张立德牛肉板面/

  徐州最好吃的板面店,再远也要吃一碗!

  张叔今年55岁了,叫张立德,店名也是这么来的,从业餐饮行业也有30多个年头了,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先开始是做流水席,之后出落于徐州大大小小的餐厅......自然,张叔这做面的手艺也不会差.......

  小小的厨房里,老板夫妇忙碌的身影格外和谐。

  一整碗的牛肉板面,面条充分提取老汤的味道;牛肉块炖煮的特别嫩,丝丝条条的纹理清晰可见,鲜嫩无比;还没开动,辣椒的香气就已经扑面而来。

  地址:徐州新城区绿地商务城蓝海 OFFICE-D 117号商铺,徐州新城区市政府路北五十米

  0.8

  /徐老八包子铺/

  22年的坚守,独此一家羊肉包子。

  许老八在家排行老八,开了四十多年的下淀羊肉馆的创始人许老爷子是他的父亲,许老八子承父业,把羊肉煎包做到了极致!最初,是许老八夫妻俩在大庆路上开了间小包子铺,因羊肉煎包打响了招牌,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有些人一吃就是二十几年。

  许老八的包子只有一种馅,制作特别费时,选用刚宰的羊后腿肉,精打四遍,再经过两个小时的人工搅打,然后调味、拌馅儿,保证食客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诚意满满的用料。

  趁着热乎,一口咬下去,连皮带馅,虽然烫嘴,肉馅实实在在,羊肉香而不膻,肉丁分明,很是鲜香,吃的时候不住地点头,什么都不如这一个香喷喷的包子来得实在。

  地址:大庆路星辉电影院北侧斜对面

  0.9

  /联合米线/

  16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功

  阿姨和叔叔两个人独自撑起这个小门店,很不容易,有时候晚上两个人要忙乎10点钟,甚至到深夜......十几年来,晚睡早起已经成为习惯,因为经常熬夜和要沾水,关节也不太好,一到下雨天就会隐隐作痛。

  满满的一碗米线,散发着的不加修饰的甜香,充满着原始味道的肉香和老汤里各种映衬的煨料的香气,一下子充满了感情,发出耀眼的光芒。

  地址:复兴南路铁路医院铁路游泳馆南隔壁

  10.

  /师大盖浇饭/

  哪有什么秘诀啊,凭良心去做.

  其实这家店的名字是叫陈师傅盖浇饭。之后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大家口口相传,就叫师大帝都盖浇饭。当我问老板,做盖浇饭有什么秘诀吗,老板说,哪有什么秘诀啊,凭良心去做。

  食物最初的模样到烹饪的过程中,最后到食客的面前,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菜品的种类十分丰富,有18余种,每天更新着不同的菜品。

  鸡、茄子、红烧肉一绝,你可以在这吃,也可以带走!

  坐标:老师大对面

  11.

  /鸡蛋小饼/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剧场

  一个摊饼炉,最多只能同时做4张饼,一对夫妻,一起做了近10年的时间。

  把鸡蛋灌进饼里不难,让人吃了总还惦记着,那就是好手艺好味道的自带引力了  。

  虽然摊一份两饼一蛋饼只需2、3分钟,但准备工作还是很有讲究的,师傅一边做一边说:俺家做饼的面都是我跟孩子每天下午就开始准备,现和面,一直用烫面做,为了新鲜和好口感;面不好,这饼就没法吃了……

  一座城市也是有味道的,你一直身在其中或许难以感知,而在相隔万水千山之后,某日忽然远远的想念,才发现,想念的竟不是那儿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而是那些升腾于清晨和夜晚,弥漫在大街和小巷的味道。

  这些食物,温暖了我一个又一个腹中空虚的夜晚。

  坐标:工人医院会员酒店后面

  12.

  /杂粮煎饼/

  这里的一切都刚刚好

  这家藏在风华园的小摊位,是刘阿姨和徐叔叔经营的,刘阿姨主要做煎饼,徐叔叔就负责打下手,杂粮煎饼,按照咱徐州人的习惯,叫煎饼果子。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煎饼,经常来这吃,以前4块钱,现在涨到5元了,味道难以让人抵抗”一位美女顾客这样告诉我,她一下要了3个煎饼,看着她满怀期待的眼神就知道煎饼有多好吃了!

  以前是在火车站做的,现在搬到风华园,在口碑和味道上,这家煎饼摊依然传奇地存在。焦黄的薄脆和翠绿的香脆,咬上一口,别提多香了。

  地址:风华园南门直走华悦超市旁

  13.

  /维度/

  这一根油条炸了三十多年

  藏在剪子股里的小摊位,是杜师傅一家四口经营的,杜师傅今年五十多了,从十八岁开始学艺,这一根油条一炸就是三十多年,夫妻俩有商有量,默契度十足。

  关于杜师傅的油条灌和不灌鸡蛋的口感是完全不同的,灌了鸡蛋的油条,外酥里嫩,劲道的面掺和和鸡蛋的软糯,别提多香了。

  坐标:剪子股菜市最北头

  14.

  /毛记锅贴饺/

  5:40开张,19年来从未变过。

  毛记飘香早点部开在医学院后面的夹河街西街上,店面原本的招牌在一次环境整治中被拆除,老板想着能来吃早点的都是老食客,也无所谓有无招牌了。

  老板毛大哥是安徽宿州人,今年四十有一,十几岁就跟着家人来到徐州,至今已有近30年。

  这里最早是个老国营早餐店,改制后被当时的经理接下来,恰逢那时毛大哥在这当学徒,后来经理年岁渐长,早点铺自九九年起由毛大哥接手,至今已有19个年头。

  每天凌晨3点到店调馅儿、熬汤,5:40开张,19年来从未变过。

  经营多年,毛大哥都是自己调馅儿,从来不让别人代劳,坚持用新鲜的猪后腿肉,他总说:“这个味道不能变,要是变了顾客一吃就尝出来了。”

  不变的不仅是味道,连价格也几乎没怎么涨过,锅贴饺2块5一两,煎包肉的2块,素的只要1块5,在这个吃顿包子辣汤动辄十几块钱的年代,他们家定价超级良心!

  坐标:夹河街西街医学院后面

  15.

  /铁三小吃/

  时光再长物价再涨,这家店却没有变过.

  小屋里,阿姨和叔叔正忙乎着,一颦一笑,那么温暖,从那参杂着家乡口音的话里你能感受到一种叫幸福的东西。20多年也是个磨合的过程。

  在这里,是青春的味道!是留恋的味道,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是学生时代一起吃面的满足和畅快!

  刀削面是我最爱吃的,面吃起来特别的劲道,上面配着雪菜,特质的酱料,葱花,和当年的味道一样,没有变过。

  地址:徐州市35中旁铁路三宿舍小区内 

  16

  /周记炸鱼/

  夫妻二人的一方天地

  每每从这儿路过,空气中都充斥着炸鱼的香味。一种味道可以叫醒你的记忆!

  看着老板将新鲜小鱼裹上面粉,待油锅沸至七八分将鱼放入,缓缓翻滚,直至其两面酥黄。可能这一流程每天不知要进行多少次,手速之快,叹为观止。

  一位大叔说的他们家炸鱼总能恰到好处的鱼骨酥脆,外焦里嫩,品尝时我居然好几次闭上眼睛,试图找到儿时的记忆,除了味道以外,那滋滋诱人的油炸声也在不时提醒着我。

  老板姓周,故名周记炸鱼,炸好的鱼色泽鲜亮,咬在口中十分酥脆,小编干吃一口气都可以吃好几个。没过多久,周叔的一锅炸鱼就买光了,又开始卖炸制第二锅。

  坐标:黄河新村菜市场

  17.

  /老六烤吧/

  陪你长大的味道

  这家店在徐州开了整整21年,六嫂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开店那年正好赶上女儿嘻嘻降临,如今女儿已经快大学毕业。

  六哥从八几年便从事烧烤行业,这位烧烤大拿如今已经退居幕后切肉穿串,烤串全部交由六嫂负责。

  去年,它从七岔路口搬到了苏堤路上,21年,变的是越来越繁华的街巷,不变的是老六一直以来的匠心、口味和传承。

  六嫂每日去市场挑选新鲜的本地小山羊,亲自主理每个环节。按她的话说,吃到顾客嘴里的绝不能含糊,简单直白的道理,却是老板入行二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

  烤架云烟缭绕,上下翻飞的双手就是最美的语言。火红的炭块上,密密排布着新鲜肉串,羊肉经过炙烤,肌间脂肪融化滴溅到炭火上,绽放出一团喜悦的火花。

  20余年的经验,六嫂总能在准确恰当的时机,给食物翻面、撒调料,最终出炉一串串美味。

  坐标:苏堤南路44号(灯塔农贸市场对面)

   一双人,一家店,许多年。

  这些藏在徐州不同角落里的夫妻档美食

  将爱情与生活融化进食物里

  也让邂逅了这些美食的我们

  因此拥有了更加热爱徐州这座城市的温暖心脏

  最后,悄悄地问你们个问题:

  “当年,那个陪你撸过串、通过宵,

  吃了同一碗面的人,还在身边吗?

  (来源:爱徐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