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试点乡村生活垃圾分类 脏鱼塘变成了“湿地公园”

2018年11月27日 21:25:59 | 来源:扬子晚报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垃圾分类,如今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习惯,在无锡市洛社镇福山村,这也变成了村民的“新风尚”。记者日前在采访中获悉,该村以“湿地建设”为主抓手,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农村生态治理,实现“生态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着力改善生态民生,在勾画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版图上闯关探路。

图片

这里原本是个黑乎乎的鱼塘。  

图片

现在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在福山村,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新时尚,它逐渐成为了村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村家家户户门口都两个垃圾箱,以前都是所有垃圾一扔,现在孙子教我把垃圾分成两类,‘可腐’和‘不可腐’,全家人也都这么做了,都成了习惯,每天都有人上门来收集。”家住福山村小杨巷的强奶奶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福山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垃圾+农村”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已实现了全村五百多户居民全覆盖。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福山村党总支书记徐明杰说,作为惠山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福山村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作为村庄环境优化的长效抓手,采取村民初分、村级处理中心沤肥、转运上级垃圾处理厂焚烧的三级垃圾分类法,部分垃圾不出村就地消化,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环卫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指导村民合理分类垃圾,第一时间发现并整改问题,避免源头分类的“无用功”。  

  湿地入村,又见乡愁。走进福山村邵家桥湿地公园,流水潺潺,绿草如茵。很难想象,这个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具有强大污水净化功能的湿地公园,一年前还是一片荒地,河道也是黑黝黝的、漂浮满了水生植物。“我们围绕‘治水、用水、乐水’的理念,积极探索建设“海绵乡村”。充分利用村里丰富的水资源,做到水与农村相结合、水与农业相结合、水与文化相结合。我们以家河整治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低影响开发’为主,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水乡,实现乡村振兴。”  

  徐明杰介绍说,福山村积极响应惠山区“畅流活水”计划,一方面做好村级水系规划,通过对河道加强日常管理、生态治理,做好污水管网接管,透水道路、中水回收利用、雨水花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河水清澈、河岸有景、乡村美丽。同时把好“入太关”,确保村内流到外河的水都经过了一定的自然净化。另一方面科学整理三乡岸的鱼塘,打造湿地公园,通过湿地建设搭建平台,合理引进社会资本,传承和弘扬水文化、农耕文化、桃文化、福文化等传统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让群众共享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  

  相关人士称,目前,惠山福山湿地保护小区已正式批复建设,海绵化改造后的福山鱼翔浅底、鹭鸟翩跹的画面正跃然而出,令人期待。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