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未来语文课堂是啥样?11月29日下午,南京市“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专题活动在该市致远初级中学举行。
公开课上,来自香港、杭州、南京三地的老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全新的教学体系,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思想状态,老师都能即时了解。
七年级课文《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长啥样,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语文老师范涛通过反复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联想,勾勒天街的特征和牛郎织女的形象。
范涛说:“朗读时,通过这种技术手段,把声音变成图像,用波形图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哪里该停顿,哪里该提高音量。有的学生原来朗读时语速很快,用这种方式,现在他能知道朗读的时候要慢下来。”
在《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这节课上,全班同学被分成8个学习小组,且人手一个ipad,各学习小组利用ipad进行答题和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即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维动态,还可以选中某个小组乃至某名同学,将他的答题进程在大屏上进行直播。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教师朱佳伟说:“传统课堂,我们语文老师可能只能掌握一两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他的学生我们只能通过他的眼神和一些不太好捕捉的细节作出一些经验上的判断。而利用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掌握到全班所有学生的答案。”
各学习小组的答题情况,是否掌握了知识,老师一目了然,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
南京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袁源认为,“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时代已经过去:“语文老师应发挥信息优势,多元地利用各种科技手段,甚至把一些科普的、科幻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在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的同时,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姜坚 吴红鲸 编辑/玉洁)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11月30日21点30分播出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