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纪录片,见证徐州40年变迁!40城40年·徐州篇——龙腾淮海

2018年12月02日 11:15:25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0年,岁月如歌,改革开放奔腾向前,一代一代中国人见证了新中国的跨越腾飞、沧桑巨变,谱写了一首首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壮丽诗篇,是中国不平凡的40年,也是徐州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 

  从昔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40年间,徐州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五省通衢”,是徐州自古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地理注脚,也是今天国务院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后,原有的徐州火车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1990年秋,徐州枢纽扩建工程竣工。每天可编解列车2.3万辆,徐州成为仅次于郑州的全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徐州通,则全路通”。

  于1996年改建完成的徐州火车站,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候车,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是一流标准。

  2010年7月10日,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京沪高铁第一轨在徐州铺设。

  2011年6月30号,京沪高铁通车。

  2016年9月10日,郑徐客专通车。

  现在,徐州东站日均接发高铁旅客车336次,每天出发的旅客在3万人以上,高铁直通全国21个省181座城市。

  徐州,从过去的“五省通衢”已成为沟通南北、承接东西的咽喉要塞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徐州的历史,离不开“五省通衢”,也绕不开“大河前横”。

  随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和徐州城区段二级航道整治、徐洪河、复新河等航道建设项目的实施,京杭大运河的故事在这里又有了新的篇章。

  作为“黄金水道”,大运河曾经承担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输的主要任务。

  贾汪。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自1883年贾汪韩桥煤矿开采出第一车煤算起,徐州采煤已超过130年。

  徐州是著名的“百年煤城”。 而伴随着“一煤独大”,徐州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留下35万亩采煤坍陷地。

  而如今,在潘安湖周边,潘安水镇、墨上集、马庄,过去留不住人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的风景区,光潘安湖一个景区就解决了当地2000人的就业问题。

  这座老工业基地的成功转型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1978年6月20日,经国家批准,徐州市列为江苏省新开放旅游城市之一。云龙山、云龙湖被列入徐州市正式对外开放的第一批景点。次年,市政府投资全面整修云龙山。1992年,云龙湖东湖清淤,拉开了变身改造的大幕。

  当年,东湖清淤工作完成,总清淤量达50多万立方,并随之建成了15万平方米的大型人造游泳场。

  这些影像所展现的一处处变迁,同样是一座城脱胎换骨的巨变。

  2018年10月1日,世界人居日。 “联合国人居奖”在联合国人居署总部所在地内罗毕举行颁奖仪式。这项表彰为人类居住条件改善作出杰出贡献的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被授予了徐州。

  10月31日,以“生态城市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 2018“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美丽的云龙湖畔举行,徐州也成为继上海、厦门、广州之后第四个举办世界城市日活动的城市。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一度背上了沉重的生态包袱,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一代的徐州人投身转型发展实践,久久为功,创造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的奇迹,成为推动中国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也为中国乃至全球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样本。

  

  (来源:无线徐州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