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条件走出家门,行李箱成为不可或缺的物品。改革开放40年,行李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宿迁市宿豫区市民张希云,今年68岁。下图照片里背着帆布包的帅小伙就是他,这是他25岁的时候出差路上拍的。张希云说,他1968年参军入伍,那时候没有方便的拉链包,都是用被褥、绳子打成"井字"背包。退伍后,因为在化肥厂负责外勤工作,他经常去外地出差。虽然可以到大城市开眼界,但行李包没有拉链,每次出行都很不方便,这让张希云很是头疼。每次去挤公交车,买票的时候必须把包紧紧地抱在怀里,要不然东西就得掉出来。
张希云说,那时候有个布袋包已经很不错了,亲朋好友都请他帮忙弄一些化肥塑料编织袋,用来裹行李被褥。进入80年代,轻纺织业迅速发展,拉链在生活中渐渐普及。90年代后,张希云到上海、北京出差时,经常看到时髦的拉杠箱,就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了一个拉杆箱,如今,拉杆箱也从"两轮"变成了"四轮"。
张希云说,2000年以后,人们更加注重行李箱的材质,开始流行尼龙、皮质、铝镁合金、高强度塑料。图案、花型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种类越来越多。拉杠箱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实用。现在,拉杠箱已经成为人们旅行必备的生活用品,再也不是以前的稀罕物,他说自己很庆幸赶上了好时代。从塑料编织袋到新颖的金属材质,从不方便携带到种类齐全,小小的行李箱有了大变化,这也正是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缩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李明洋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