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泰州人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著作等身!国内几百所高校都用他的这一教材

2018年12月13日 06:55:02 | 来源:泰州微视听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何通过知识来改造社会?如何通过知识来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42年前,当年才17岁的泰州小伙子袁振国就在思考着这些问题。42年来,袁振国用不懈的努力践行着年少时的理想,推动着中国教育向前发展。

  物资匮乏的背景下

  知识才能推动发展

  1959年,袁振国出生在县级泰州市,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他儿时的快乐很简单。

  1977年,18岁的袁振国在江苏省泰州中学完成高中的学业后,被安排到了泰州五七农场插队。他告诉记者,插队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经历。那个时候,他最希望的就是天黑赶快睡觉,这样,不仅可以免受饥饿的困扰,最重要的是,睡着后就没有了因为没有报纸书籍而带来的那种空虚感。

  袁振国:“感觉到需要通过知识来改造社会,用知识来推动人类精神发展,在当时就有这样朦胧的认识。”

  成绩优异

  留校任教

  1978年,袁振国成为了第一批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被扬州师范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凭着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走上教育岗位。2007年,袁振国当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第二年开始,袁振国便逐渐在全国建立起了6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2个实验基地。

  袁振国说,当代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学和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习者在应对未知世界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发展成课堂授课和互联网授课的两种方式。

  当下,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加上人们自身对知识的渴求,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从事教育工作30多个年头,袁振国写下《中国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中国都市教育竞争力研究》、《当代教育学》、《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等多部教育著作。其中,教育学新体系的代表著作《当代教育学》更是成为几百所高校通用教材,获得国家级教材一等奖。
就在今年,重新走上三尺讲台的袁振国,面对2018级毕业的学生们提出一个简单而充满期待的寄语:“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袁振国:“如果用简洁的语言来表示的话,就是做事情要有声有色,做人要有情有义,生活要有滋有味。”

  离乡将近四十年

  依然心系家乡发展

  就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教育学者,虽然离开家乡近四十年,还是一直心系家乡发展,特别是家乡的教育事业。泰州学院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之路,就离不开袁振国的身影。

  袁振国:“作为常年在外的泰州人,我想所有在外面的家乡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心情,就是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多多少少做一些贡献。”

  家乡始终是在外游子心中的根,是那一抹怎么也抹不去的乡愁。它的美丽也让游子们心中多出一份来自家乡的自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