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孙子默写词语,他嫌弃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孙子说,奶奶你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凭什么给我辅导语文作业?”近日,紫金山新闻记者在南京一老年大学听到,不少老年人因被孙辈质疑等原因,悄悄地来老年大学学起了普通话。
给孙子辅导语文却被嫌弃,她说“心里挺不好受”
在南京一老年大学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课表。这张看似普通课表却暗含了很多老年人的辛酸泪。看星期五的课程,安排了一节“普通话课”。
南京某老年大学的课表。
“为什么老年大学还有普通话的课程?”当记者不解地问起时,正坐在办公室闲聊的李阿姨立即弹了起来。“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南京普通话,挺好的,但为了给孙子辅导功课,不得不逼着自己说标准普通话。”李阿姨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她说:“我儿子小时候的功课都是我辅导的,到了辅导孙子,还被孙子嫌弃了,心里挺不好受的。”
很多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就暂时交给爷爷奶奶代管。“孙子和他爸爸讲,奶奶普通话不标准,给他默词,他都听不懂。”孙子的埋怨让李阿姨心里特别难受。要强的李阿姨就背着家里人来老年大学学普通话。
也有不少生活在南京的外地老人向记者诉说自己的烦恼:不会说普通话,沟通起来特别困难,只能选择宅在家中。普通话班的教师徐晓琳告诉紫金山新闻记者:“班上有很多随军家属、随子女来南京定居的同学,他们方言重,年龄也大,学普通话特别费劲。”
今年64岁的普通话班班长刘阿姨,退休前在电信公司话务班上班,是普通话班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学生。她退休后一直学声乐,学了好几个学期进步都不大。“声乐老师看出了我的问题,她说,你去学一下普通话吧。”刘阿姨乐了,她拍着大腿说:“你想啊,带着南京味儿唱歌是不是挺搞笑的。”
老年大学瞄准“商机”纷纷开班
记者向南京多家老年大学咨询得知,近两年,南京的老年大学纷纷开设了普通话班。不过,与舞蹈、声乐等热门专业相比,在老年大学学普通话的老年人还很少。南京某老年大学校长李中婷介绍:“我们两个校区加起来,学普通话的总人数不到一百人。”
学好普通话,首先要从汉语拼音学起。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老年人,初学汉语拼音都费劲。
在南京某老年大学任教的徐晓琳告诉紫金山新闻,学生多是方音重的老人,日复一日的“南普”交流及年龄的累积,使得他们带口音的普通话难以改变。“矫正、规范语音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通常要花一学期完成拼音教学,之后才能让学生熟练开口说普通话。”
一些老年大学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报名,还特意聘请了广播、电视台的退休播音员、主持人来授课。因为这样还能教会学生另一项新技能——朗诵!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