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日报报道,著名作家二月河于今日凌晨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如果他的名字不熟悉,说起他如雷贯耳的作品,你一定看过。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因其笔下500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很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也都从二月河的著作中延伸展开。
这位伟大的作家,曾经讲到自己的创作生涯是从写通讯报道、消息新闻开始的,“在部队军旅十年有余,到地方又在宣传部门,我的业务工作其实是个业余记者。”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康熙大帝》也是“昏天黑地偷着写出来的”,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发表,也不知道写出来投给哪个出版社。
1984年,黄河文艺出版社的社长王汉章和编辑顾仕朋找到了二月河,因为听说“南阳有个凌解放,在写康熙大帝”,这次来访使得二月河“受宠若惊”。1995年秋天,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周百义又找到了二月河,并再三劝说二月河为长江文艺写“雍正皇帝”,二月河最终接受。
在二月河的回忆中,《雍正皇帝》成书远比《康熙大帝》艰难,原因包括,当时周百义资历尚浅,只有小说的初审权,不能做决策,所以《雍正皇帝》的第一卷被搁置了不断的时间,最终终于得以成书。而据《雍正皇帝》的责任编辑周百义、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在今年刊于《长江日报》的文章中透露,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曾两次与茅盾文学奖擦肩而过,两次在终评时都以一票之差落选。
落选的原因包括《雍正皇帝》的情节和人物不符合历史,比如雍正的死因、李卫的出身还有引娣与雍正有“乱伦”的嫌疑,还有人认为小说的诗词歌赋不合格律。针对评委对《雍正皇帝》提出的意见,周百义表示希望二月河可以做修改,但是二月河拒绝了修改的要求,他认为小说就是小说,不存在与历史是不是相符。
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一书 ,讲述了乾隆皇帝的故事,描绘了当时广阔的社会场景。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宫闱、闺阁、市井、乡野、沙场、行院……无不涉及,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风云变迁,浸润着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堪称清代中期的一部百科全书。
二月河至今习惯手写,数百万字全是一笔一画秃笔写就。初创作时没钱买空调电扇,就在桌子下放个水桶,两条腿放进去,既清凉驱暑又可防蚊虫叮咬。冬天冷得受不了,就狠劲搓搓手,或把开水倒在毛巾上捂住手暖一暖。或者烧上蜂窝煤炉,放在跟前,冷极了就烤烤手,几次煤气中毒差点去见马克思。他白天上班,利用晚上时间写作,20年如一日,没偷懒睡过一天安稳觉。写到凌晨3点钟,他实在瞌睡熬不住,就猛抽几口烟,然后用火红的烟头照着手腕“吱吱”烫去,烫得一串激灵,以驱赶疲惫,清醒头脑,接着继续伏案写作。
近年来,他也先后推出了散文随笔集《二月河语》、《密云不雨》、《佛像前的沉吟》等,在文坛引起持续反响。
二月河是凌解放给自己取的笔名,二月河:二月黄河冰凌齐放,万排齐发向东。他自幼对黄河印象很深,《康熙大帝》第一部定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条落日映照的二月黄河。二月河在生前的采访中曾经感叹,成名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走到这个地方来太困难。他也提到,死后愿入黄河,“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我就是黄河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有这样的情怀不奇怪吧。”
愿先生一路走好!
(编辑:常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