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竟,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国家高级美术师、国务院参事室春节文化调研组成员、著名民俗文化专家、江苏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自幼钻研剪纸艺术,1992年起,陈竟在南京大学为留学生开剪纸课,2007年又他率先提出“春节申遗”,如今,年近八旬的陈竟依旧奋战在发掘、保护、抢救年俗的第一线上,他认为恢复、保护、发展中国传统年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是一堂四年级学生的剪纸课,台上这位长者是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教授。1996年,他首次把剪纸引进南师附中,成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剪纸进中小学的第一人。这些学生经过半年学习,能现场脱稿,几分钟时间剪出动物和人像。据了解,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两年前把剪纸课纳入校本课程,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校长朱国军告诉记者:“这个课程开设了之后,对于我们的文化有一种延续性,同时这么多老师和学生喜欢,我们量身定做这样一个课程,应该说,让他们在兴趣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该校特聘民间剪纸传承兼职教师李爱萍说:“从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然后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剪纸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的门。”
谈到与剪纸结缘,要从陈竟小时候说起,他生长于文化古城江苏泰州,奶奶精于剪纸,外公擅扎灯彩,从小就饱受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熏陶。上学后,水粉画家曹锦江、漫画家王荫华、国画家顾强先都是他的老师,这些为陈竟在民族民间艺术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民族民间文化还处于一种自然的传承状态中,至今,他对幼年时庙会里的热闹场景仍记忆犹新。“各种各样销售的民间艺术品,泥塑、面塑、灯笼、剪纸、玩具、刺绣品,什么样的都拿出来,热闹的很,什么都有,吃的,穿的,玩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届中日现代剪纸展在日本举行,当地媒体上的一篇文章让陈竟受到了刺激。报纸上称”中国是剪纸的故乡,但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全国的剪纸组织”,陈竟说,“这句话刺痛我了,我说我一定要创办一个中国的剪纸组织。”
于是,陈竟开始提议成立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1984年,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在山西临汾宣布成立,陈竟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此后,陈竟进行了大量的剪纸艺术的搜集整理、挖掘保护工作,并发现和培养人才,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发现的民间艺术家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库树兰等多位民间艺术大师级的人物。他尊重、保护他们,许多民间艺术家因为他的帮助改善了生活,还有人被评上了教授、副教授。
陈竟告诉记者:“到每一个地方,我看到民间艺人很穷,我都偷偷的给钱给他们,少则几百块,有的上千,所以就是要这样保护他们,保护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抢救出来,把他们的技艺保留下来。”
1994年,陈竟调到南京大学留学生部工作,他开设了“中国民俗艺术”课程,教授留学生剪纸、泥塑、刺绣、扎染等,还请民间艺术家现场授课。随后又开设了面向所有学生的选修课。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梁青羽在学习了剪纸后,表示,“中国人保持他们传统的文化,我心里很敬佩他们保持得这样好。”
2017年,陈竟主编的《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大师丛书》出版发行,展现出中国民间剪纸的无限风光,是有史以来第一套中国剪纸系列经典。
在钻研和传承剪纸艺术的同时,陈竟发出了“国家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的呼吁。2011年6月,陈竟作为特邀专家出席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举办的“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座谈会”,以“如何让青少年过好春节”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时至今日,年近八旬的陈竟依旧奋战在发掘、保护、抢救年文化的第一线,他认为恢复、保护、发展中国传统年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更多精彩视频请收看每晚9点30分,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黄迪 王健安 张雨娇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