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下午,溧阳市政协邀请全国书法界知名书法名家、专家、教授等,共同举行《淳化阁帖溧阳本溯源》《淳化阁帖溧阳本存世拓本考辨》首发式。两本新书的出版,揭开了《淳化阁帖》溧阳本刻石神秘的面纱。
《淳化阁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法帖之冠”,是中华艺术的绝世瑰宝。我国现存的肃府本《淳化阁帖》石刻有甘肃、西安、溧阳3套,与甘肃、西安收藏的两套相比,溧阳《淳化阁帖》石刻因长期藏于民间,缺乏学术界系统研究,而石刻年代的不确定,给口口相传、编撰文物资料、评定文物级别等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溧阳市政协主席狄立新告诉记者,《淳化阁帖》溧阳本刻石堪称溧阳“第一文物”。为了挖掘探究完善研究,溧阳市政协于2013年开始积极筹备相关工作,2015年成立了《淳化阁帖》课题组,历时6年对石刻展开专题研究,如今终于完成这两本成果专著,并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两部专著弥补了长期以来《淳化阁帖》溧阳本刻石在中国书法“帖学”研究中的空白,确定了《淳化阁帖》“溧阳本”与甘肃“肃府本”、西安“关中本”的渊源关系,奠定了“溧阳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应有的地位,为溧阳打造历史文化名片,将“溧阳本”刻石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有力的考辨依据。
据介绍,全面启动《淳化阁帖》溧阳本刻石的研究考证工作,其研究的重点是必须弄清“溧阳本”的来龙去脉、刊刻年代、刊刻主事者和区别于其他版本的特征所在,关键是要为“溧阳本”正本清源、分辨真伪,为“溧阳本”今后的提升树立标杆。
调研之初,课题组特地聘请了两位资深的专家学者作顾问,一位是全国著名碑帖专家、上海图书馆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仲威先生;另一位是溧阳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虞晓勇,两位专家提出的弄清来龙去脉和历史传承、加强存世拓本的查找、注重一手资料、多用实物比对等观点,为课题确立了正确的研究方向。课题组在开展调研中,分赴甘肃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洛阳龙门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上海图书馆、西泠印社、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地查阅资料,通过对“肃府本”和“西安本”实物的比对,寻找3套刻石之间的传承关系,比较3套刻石的材料、型制、卷版号、脱失、刊刻倒置等不同的特征,努力寻找“溧阳本”的特色所在,从实证的角度奠定“溧阳本”鉴定、提升的依据。
课题组在找到清中期后期的全套“溧阳本”拓本后潜心研究,终于完成了《淳化阁帖溧阳本溯源》《淳化阁帖溧阳本存世拓本考辨》两本专著,留下了丰富翔实的研究成果。
据了解,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对“溧阳本”刻石进行系统研究和考证的两部专著,回答了“溧阳本”刻石源自《淳化阁帖》肃府本,纠正了历来认为该阁帖是半套的谬误。同时,对“溧阳本”刻石的刊刻年代和主事者进行了科学有据的论证;对“溧阳本”刻石的摹刻特征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描述;对“溧阳本”刻石的损坏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评判。为“溧阳本”的版本鉴定奠定了基石,制定了标尺,填补了空白,为《淳化阁帖》版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当前,“溧阳本”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已经受到国内艺术界、收藏界和文史界的高度关注。在新书首发式现场,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告诉记者:“这两本专著,是至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溧阳本’刻石研究著作。课题组的严谨研究精神,也使得研究成果是多元的、辩证的、科学的。”著名书法家李双阳说,“溧阳本”刻石的挖掘与完善,对江南法帖的历史研究,有着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意义。虞晓勇认为,“溧阳本”刻石的研究,使得溧阳“第一文物”彰显了国宝级价值。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