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再次聚焦创新!今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有何特点亮点?

2019年01月02日 18:56:1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秦玉婷)  12日,在新年上班第一天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上,南京市发布《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 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19>1号),连续两年一号文件聚焦“创新名城”。

  这份20181号文件的2.0版有何特色亮点?下午,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 

  记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主要包括:立足市场化做强创新主体、立足高端化打造产业地标、立足国际化推动开放创新等六大方面十八项举措,重点在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等方面,探索新的机制,形成新的支撑,打造更优创新生态。比如,打造科创企业森林 实施三年企业倍增计划,更大力度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瞪羚企业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对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资助。面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普惠发放创新券,用于购买检验检测、技术认证、资质认证等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立足市场化做强创新主体

  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高长成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面向初创期企业普惠发放“创新券”。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加大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发挥市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等。

  发挥企业聚才留才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等人才站点,加大对企业博士等“中间类”人才的支持,完善柔性引才制度。

  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支持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组建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成立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等。

  立足高端化打造产业地标

  高起点实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对新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在土地等要素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等。

  高水平启动重大科技专项。转变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式,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出重大前沿技术需求并组织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参与或承担重大原创性项目。

  高标准建设重大研发平台。围绕产业地标探索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学院,支持培育备选和已经获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紫金山实验室建设。

  高质量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组建专业化子基金等。

  立足国际化推动开放创新

  实施国际创新合作计划。设立政府间研发合作资金,建立国际创新合作目录,支持各高新园区建设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南京创新周等。

  强化国际化条件支撑。引导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对接运用国际规则和标准,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度体系等。

  立足融合化促进创新协同

  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加快南京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等。

  促进校地深度融合。鼓励校校、校所、校企加强合作、协同创新,设立人才定制实验室等。

  推进军民融合。支持符合军民融合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军民两用特色产业集聚等。

  立足集群化优化创新布局

  改革高新区运行体制机制。建立南京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赋予高新园区所在行政区同等经济管理权限等。

  提升双创载体建设质效。推动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改制转型,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

  打造城市“硅巷”。鼓励有条件的区与主城高校共同打造特色创新街区,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等。

  立足法治化营造创新生态

  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改革建立与创新名城建设相适应的科技计划体系,规划建设创新文化地标等。

  强化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强化宽容失败的资本支持、提供宽容失败的金融服务、建立宽容失败的绩效评价等。

  据了解,下一步,南京市将针对文件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创新名城建设取得新实效。

  Q:今年出台的1号文件的主要有哪些特点?

  A:政策工具更加丰富。去年的1号文件主要强调激励性,今年的1号文件更加加强引导性和引领性。

  政策发力更加精准。今年1号文是在总结去年1号文实施过程中的亮点、痛点、难点的基础上制定的,实现了精准“打补丁”。

  思维更加开拓。今年的1号文强调了要在国际大平台、国际大环境、国际创新的大格局下,用国际的标准、国际的规则、国际资源来进行创新名城建设。

  Q:如何把这个政策落到实处?

  A:加强宣传力度。在今天的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等2500人参会。把更多的企业家请到现场就是为了提高政策知晓率,从而为创新主体服务。

  解决具体问题上见成效。政策从文字变成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倾听创新主体的意见;不断了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跟创新主体通过座谈等形式进行沟通;加强信息督查和反馈,对反面案例进行解剖。

  Q:关于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接下来怎么做?

  A:过去的一年,通过建设以科教单位为主的人才团队持大股的信息研发机构,紧扣南京定位和优势,采用市场化的机制,签约建设信息研发机构208家,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孵化引进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集聚人才“强磁场”。

  今年在继续推动科教单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模式,就是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将采取更加灵活的组建方式,各个参与方协商确定持股的比例,通过这种新举措,来吸引龙头企业和科教单位发挥各自在资金、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Q:今年在人才评定上如何进一步凸显市场化导向?

  A:持续聚焦市场化导向,推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从点上探索突破转向系统顶层设计。

  扩大市场评价要素权重。今年南京市围绕产业发展的各类重点人才工程,将全面从现行的评审制转变为以企业薪酬、工程注资、知名榜单、专家举荐等市场指标为主导的综合评价体系,项目评审不在一评定终身,而是仅作为评价人才技术先进性水平的参考。

  扩大市场评价主体参与。将人才薪酬评定和政策激励的范围覆盖到独角兽、瞪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等高成长型企业,拓展到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各领域科技型企业,进一步调动企业高薪聘才的积极性,增进人才价值回报的获得感。

  扩大市场评价多元路径。针对性选拔有丰富科创经验的领军企业高管人员,支持开展裂变创业,接续创业,探索引入创新预期评价,对于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达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人才项目给予重点关注支持。

  【相关新闻】

  新年上班第一天 南京发布“进阶版”新政 深化创新名城建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