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来了,市民在公交站台前排好队伍,一个接着一个有序上车;斑马线前,机动车司机主动停车,一位母亲抱起身边的孩子快步通过;餐厅里,人们主动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回家……如今的宿迁处处传递着文明和谐的气息,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和幸福底色。
2017年,宿迁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但文明创建并没有画上休止符。2018年,在探索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的破题之年里,宿迁着力强化核心价值引领,着力优化人居环境,着力培育文明特质,着力推动全域共建,构筑了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的良好格局。
十大专项行动直击薄弱环节
在宿城区项王路,干净整洁的路面和整齐划一的门头招牌让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文明诚信”更是这个街区的主打特色。
“项王路商业街区建立了‘一街两委五方’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志愿巡管、环境整治、文明劝导、诚信监督、法规宣传、纠纷化解等活动,提升文明诚信指数。”市城管局宿城分局项里大队副大队长管章强介绍,该街区还定期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文明诚信经营户进行宣传,并予以表彰奖励;对不文明、不诚信的经营户采取约谈、处罚等措施,激发商户参与街区自治和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浓厚的文明诚信氛围。
项王路商业街区的这些做法正是我市开展的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商业街区管理提升行动的缩影。
去年6月上旬开始,“文明20条”深化提升行动、文明交通提升行动、窗口文明形象提升行动、居民小区管理提升行动、农贸市场提升行动、商业街区管理提升行动、市政设施及公益宣传管理提升行动、“文明宿迁精彩志愿”行动、“迈进新时代文明再出发”全民实践行动、文明城市全域共建行动等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在宿迁全面铺开,直击我市文明长效建设的薄弱环节。
半年时间里,市民欣喜地看到,农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集市的价格、超市的环境”渐成现实;“街坊公舍”等便民设施犹如雨后春笋,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小区形象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的跨越……文明成果不断巩固,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宿迁文明20条》2.0版厚植城市文明基因
城市文明程度如何,看的是居民的举手投足,居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最直观体现。因此,我市把进一步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长效建设工作的关键。
2015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吹响之年,《宿迁文明20条》横空出世。不需要“高大上”的语言,也不需要苦口婆心的说教,“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公共场合不抠鼻子”等接地气的大白话,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从那时起,文明基因开始在宿迁扎根。
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后,《宿迁文明20条》不仅没有被遗忘,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去年6月4日,《宿迁文明20条》2.0版发布。除了继续倡导个体文明外,《宿迁文明20条》2.0版更新了“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不冷落他人”“朋友圈不拉票、不刷屏”“车让人,人快走”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从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关爱他人等人际交往方面的传统美德,到健康向上、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2.0版《宿迁文明20条》涵盖的内容由个体行为拓展到人际交往、由现实生活延伸到网络空间、由行为文明上升到精神追求。
从媒体解读到主题演出,从文明引导手册印发到示范点建设,这版汇集27.8万人次4.53万条意见建议的新公约在浓厚氛围的推动下,将文明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肌理,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
城乡一体开启全域文明新征程
去年起,文明风尚不仅仅在市区处处传扬,还开始由市区向县城、由城市向农村拓展,市、县、乡联动,开启城乡一体的全域文明新征程。
“你家房前屋后不能堆放废土、乱石、树木、草垛等杂物,你看我们这村规民约都写着嘛。”“看见啦,看见啦,等有时间就收拾。”近日,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龙岗村,新发布的《皂河镇龙岗村村规民约》引起了村民的热议。
除了村规民约这“一约”,我市还在乡村全面推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制度。同时,按照“美在乡风民风、美在文化生活、美在人居环境”的目标,我市根据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制定了《宿迁市乡风文明提升行动计划》,通过深入实施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农民文明素养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拓展、农村家庭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树新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村多彩文体生活“七大提升行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18年12月21日,宿迁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泗阳县揭牌成立。该中心是面向人民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化传承的宣传新阵地,是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综合性宣传平台。今年,我市将重点推动15个市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的建设试点,同时,全力推动泗阳县省级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
从一处文明到处处文明,从一时文明到时时文明,从外在举止到内在涵养,2018年,全市上下同频共振,不断凝聚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宿迁的幸福底色越发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