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無惜

2019年01月07日 10:54:10 | 来源:誰最中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一篇《無錫,無惜》在朋友圈刷了屏。

  那柔美的江南味道和亲切的家乡记忆让我们再次感叹;我在无锡,真好

  无锡,无惜。

  无锡,太湖边上的明珠

  它像浩瀚千年的太湖水一样

  悠远而宁静,古雅而端庄

  它守着吴越文化的清澈与祥和

  在一片吴侬软语中

  随着波涛与浪潮起伏

  进一步是喧闹都市

  退一步是静谧山野

  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人

  哼唱着传世的歌谣

  “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香,

  青山绿水好呀,好呀么好风光……"

  歌声穿过太湖之滨

  民谣越过惠山之岭

  它落在泉涯汨汨

  也落在市井熙熙

  生活于此,四时甜美

  像极了鼋头渚盛开的樱花

  无锡,无惜

  无锡别名梁溪,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古运河正好穿过,在惠山脚下,太湖之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注定让无锡与众不同。无锡的文脉如湖泽一样,千百年来,层层叠叠,敲击着岸边水石,浸润着无锡人家。滋养出古代的顾恺之、李绅、李纲、邵宝、顾宪成、薛福成……还有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科学巨匠钱伟长……正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话形容无锡一点不为过,无锡的名人足迹不胜枚举,唐朝的陆羽、张继、李阳冰、许浑……宋代的范仲淹、韩世忠、文天祥……文韬武略,傲视江南。

  惠山古镇

  ▲无锡钱钟书故居

  甜,是无锡饮食的一大特点。川蜀的辣味奔放,两广的野味豪放,辽阔的北方风味不一,但少有以甜为特色。无锡菜属于本帮菜,也叫“锡帮菜”,口味偏清淡。无锡菜的口味偏甜,擅长各类水产;花色精细,浓中带甜,尤其鲜香酥烂。无锡饮食的内在个性就是精细和谐。地处太湖之滨,水路发达,阡陌交通,物阜民丰,人们的生活物资基本都得到满足,有人说,只有富足地区才会吃甜食。不管如何,这里的人们以“嗜甜”的习性,传达着生活中的美满,也它包涵着大自然长期以来对无锡人的馈赠和人们对社会及文化的认同。

  ▲无锡酱排骨

  ▲无锡小笼包

  ▲梁溪脆膳

  ▲肉面筋

  逐水而居,是江南人的天命,更是无锡人的天性。无锡地处太湖流域,川流众多,河泽遍布。枕水人家并不止于苏州,在无锡也是一样的景象。“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酒船。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晓来莫遣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这是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夜泊伯读》,他经常在杭州和无锡之间流连游玩,也曾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并赋诗。朦胧的夜色里,灯影月影交相辉映,在水波粼粼处,传来了棹声渔歌,这一夜的无锡,枕眠着万家灯火的旧梦。

  京杭大运河穿越而过,为无锡带来了繁华。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庙,交相错落、互相辉映,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水上画廓令人陶醉。无锡的运河没有南京秦淮河般的浪漫,也没有扬州运河那种吸引隋炀帝的风华,可能也没有苏州枫桥夜泊的那种诗意,但它却有着无锡独特的韵味。今天的无锡,好像流淌在热闹与喧嚣之外。甘于平静,它在行政地位上逊于南京;甘于无争,它在经济地位上逊色于苏州。脚踏实地,闷声大发财,又让无锡在这两方面显得十分均衡,放眼江苏大地,也是屈指可数。

  无锡的春天是从鼋头渚开始的。鼋头渚是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樱花开的时候,花影交错,分外清雅。

  无锡的夏天,是南禅寺檐角的风铃,每当凉风习习,风铃阵阵,“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在隐约烟雨楼台里,几度夕阳红,夜色正归梦。

  无锡的秋天怎么能少得了银杏,每到深秋时节,惠山寺前的银杏,随着秋风摇晃着600年的光阴,黄灿灿的,一夜寒风来袭,落成一地金。

  无锡的冬天,收宿在寄畅园中的一场大梦。寄畅园是江南名园,园名得自王羲之的《答许掾》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连康熙和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都要一睹寄畅园的美色。冬天来临的时候,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惠山,园中一片银装素裹,大雪,唤醒了一场旧梦,关于江南的风雅,关于无锡的精致。

  还有那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历久沉浮的龙光塔,络绎不绝的锡惠公园,灯火人家的南长街,四季飘香的梅园,细巧奇珍的蠡园……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晨昏朝暮,都藏着无锡累世的深情。

  “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香,青山绿水好呀,好呀么好风光……"无锡,太湖之滨的明珠,愿你永葆最初的山明水秀,在白墙黛瓦之间守着喧嚣与静谧,生活于此的人,无惜无憾。

  来看看文末评论区无锡人的骄傲:

  来源:誰最中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