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捡芦苇贴补家用,去世后捐出所有积蓄,海门临江这位老人让人感动

2019年01月09日 10:44:16 | 来源:东洲城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前几天,家住临江新区江校村的龚利先老人去世,她的临终遗愿是将自己的35000元积蓄全部捐赠给村里,用于帮助贫困户和发展公益事业。

  1月6日上午,记者跟随临江新区江校村党总支书记杨忠来到龚利先老人的家里。龚利先老人出生于1920年,是江校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平时省吃俭用,家里电视机、桌椅和家具都是用了几十年也没有换新的,装修陈设都很陈旧。但她却将自己平时卖芦苇根等赚到的零散小钱和一辈子攒起来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帮助需要的人。

   龚利先外孙张永忠表示:“在2016年的国庆节期间,在南京工作的舅舅回来以后,外婆在10月2日那天把我们几个人召集到一起,外婆非常动情地讲,现在你们都生活得不错,我虽然留下了一点钱,但是不多,所以我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把这个钱捐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龚利先女儿陈秀贤告诉记者,“我母亲这次把节约的钱捐到大队里,我们姊妹几个个个都很高兴,都同意了。”

  龚利先老人平时乐于助人,邻里有什么困难她都会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他们,所以老人人缘特别好,村民说起龚利先老人都点头夸赞。

   临江新区江校村村民表示:“(她)在邻里生活中从未与他人有过矛盾,待人非常亲切,自己平时生活上很朴素,衣服都不舍得买,吃住行方面也都非常艰苦朴素,但是群众一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总是慷慨地去帮助别人。在工作中,总是走在群众的前头,群众对她非常满意与尊重,她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肃与关心,所以她的子女们也乐于帮助他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无论对谁,龚利先女士都起着表率作用。”

  龚利先老人的临终遗愿得到了五个子女的理解和支持,老人也用自己的行动给子女和后辈做出了榜样,让这样一种善良、勤勉、无私的家风得以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龚利先老人的子女和外孙都在做一些公益,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老人的外孙张永忠曾出资为村里修建了道路1000米,并安装了路灯,这次回到村里就是为了再自掏腰包捐给村里20000元,给慈善机构捐赠30000元。张永忠的儿子也受父亲和太姥姥的影响,表示愿意捐赠20000元给福利院。

   张永忠说:“我记得在2012至2014年,因为我们村里的一条主干路依旧是条泥泞道路,外祖母多次和我们兄弟提起,让我们铺设一些石子和煤渣,把这条路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在外婆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在2015年和我的弟弟共同出资把这条路做成了水泥路。”

   “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龚利先老人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她给子女,给我们年轻一代上了一堂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课。

   临江新区江校村党总支书记杨忠表示,龚利先老人是我们村里一位普通的农民,她的一生都非常艰苦朴素,困难的时候她通过捡芦苇根来贴补家用,但是她对社会一直默默地关注着,邻居有什么困难她一直乐于帮助,临终前她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村里来帮助贫困户和进行公益事业。我们村委会会按照老人的遗愿,会安排特困户和需要帮助的村民,让他们真正得到生活上的需要。

 (来源:东洲城事 编辑/方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