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苏州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数上升42% 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么?

2019年01月22日 08:56:49 | 来源:城市商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苏州市公安局发布了2018年度全市公安工作报告。对于通讯网络诈骗,这一年苏州公安机关快速止付账户7000多个,止付涉案金额9000多万元。这样的数据还有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侦破黑客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同比上升42%,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上升54%,侦破了太仓“10·30”侵犯公民信息案等数个大案。

  凶手购买被害人个人信息致其死亡

  网警赴多地捣毁买卖个人信息团伙

  2017年10月,太仓市公安局在办理一刑事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尹某通过网络购买受害人居住地、收货地址等公民个人信息,根据上述信息找到受害人实施犯罪后致受害人死亡。鉴于案情复杂,苏州、太仓两地网警部门立即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上级公安机关对此案非常重视,挂牌督办,并派出专家协助。

  经查明,向尹某出售信息的嫌疑人为张某,发现其多次通过网络销售户籍、车辆登记信息、手机号码查询、基站定位、快递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牟利。2018年4月,专案组在湖南省长沙市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其交代通过社交软件发布查询业务广告,通过上家获取到信息后出售给下家的犯罪事实。

  专案组侦查员围绕张某的网络交际圈开展深入研判与挖掘,初步梳理、掌握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庞大犯罪网络。太仓警方抽调网警、刑警、派出所等多个部门干警历经数月奋战,分别在上海、河南、湖南、辽宁、江西等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淦某、刘某、贺某等30人,扣押作案手机100余部,查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查获非法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100余万条。

  线上线下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提高安全意识才能避免泄露

  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通常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渠道。线下渠道主要是通过日常交易和生活泄露,比如购车、买房、购买保险、贷款等,以及使用餐厅和宾馆的免费WiFi,填写有奖调查,甚至是车里留下的挪车电话。线上渠道就比较复杂,网络购物、快递、注册网站会员、浏览普通网页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还有可能遇到钓鱼网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用户名和常用密码。

  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主要分为两种被利用方式。一种是被用作商业公司的营销,比如垃圾短信推销、病毒式邮件骚扰,有些大型公司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个人信息中获取目标人群的偏好、习惯,用来制定营销方案。还有一种是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办理各种有效证件,去银行办理信用卡,达到非法套现的目的,诈骗分子会将这些信息用于诈骗活动。

  针对防不胜防的个人信息泄露,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生活中妥善处理自己的票据、收据,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不随便接入未知的WiFi;在网络上浏览正规网站,能不注册就不注册,不留下关键信息;在公共电脑上操作时提高安全警惕性,离开时清除浏览痕迹,多个网站不使用同一套密码,并定时更换;尽量通过直接输入网址的方式访问网站,不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以免进入钓鱼网站。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线上线下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遇到被骗的情况及时报警,才能有效减少损失。

       (来源:城市商报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