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伊始,一只土味又硬核的粉猪却已经刷爆了中国人的朋友圈。连王思聪、任素汐、韩寒等大咖都忍不住转发。啥是佩琪成为了火热的话题。
今儿就是年30了,中国的猪年到啦,街上的年味越来越浓。随处都能看到佩奇的身影。
你可能想不到,在扬州,竟然藏着这么多佩奇。
扬州最古老的佩奇。
在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了9件猪形壶。这是新石器时代,曾生活在扬州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的作品。它们大小、形态各异,保存完整。穿越了6000多年的时光,仍栩栩如生。可以说是扬州佩奇的老祖宗了。
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猪,距今已有6000多年。
扬州最尊贵的佩奇。
2013年4月,隋炀帝墓在扬州被发现,轰动全国。这位千古帝王的墓葬中,也发现了佩奇的身影,5只陶猪神色各异,突出两个字:尊贵。
隋炀帝墓中出土的陶猪。
扬州最神秘的佩奇。
唐朝时期的扬州,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大都市了。2018年,扬州考古队在一处墓葬中发掘出一套唐代全套十二生肖俑,全国罕见。其中,一千多年前的猪首人身俑,在猪年到来之际,首次在博物馆亮相。瞧瞧这神情的威严之势,小布丁已经被震慑到了。虽然,这座墓葬的主人,我们暂时无法知晓,但从考古得到的信息来看,他的地位一定不低,堪称神秘。
唐代猪首人身俑。
扬州最接“地”气的佩奇。
你知道吗?在扬州总共30058条地名信息中,藏有4个猪地名,分别是广陵区的贮(猪)草坡、高邮的大小猪集巷和猪草巷。这些地名都是从生产生活中而来,因地名而留下一段生动的历史,目前已分别被纳入扬州和高邮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猪草坡:据《扬州画舫录》记载:“草草馆在中埂上岸,本南门草厂。瓜洲人艑载江芦,谓之芦商,其船谓之柴艑,至此为柴艑马头。先驳运上岸,地名贮草坡,坡上为南门街之西,多屋舍以寓芦商,即是馆也。”由此可见,“猪草坡”其实原名“贮草坡”,是堆放草料的地方,因谐音讹称“猪草坡”至今。
大小猪集巷:在民国时期,在大、小猪集巷之间,是一个十多亩地大的猪集市。集上许许多多的生猪来自四面八方,外县的和湖西的生猪都运到这个市场交易。此生猪市场可谓规模宏大,影响广远。至今,这巷子的东北角还有个“杀猪塘”。
猪草巷:高邮猪草巷历史上曾繁华过,清乾隆48年《高邮州志》便提到猪草巷,当时的猪草巷处已是一片繁华。猪草巷是从空心街到元沟子河演变而来的。
元沟子河,河面较宽,可同时停泊二三十只农船,那时是东乡农民来收猪草的好码头。收草的农民经空心街走到御码头、通湖桥,站在运堤的最高处,大声喊:“收猪草喽,收猪草喽!”这时,万家塘和杨家坞及河东的人便隔河大声问:“在何处?什么价钱?”双方谈成后,当地农民就会把草送上船来。
年代一久,人们便把空心街喊做“猪草巷”了。1958年左右,空心街正式改名为猪草巷。
扬州最诱人的佩奇。
说到扬州,淮扬菜那是一绝。在淮扬菜里,三头宴又是必不可少的招牌。其中,扒烧整猪头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黄鼎铭的《望江南百调》词云:“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猪头待客已经形成风俗。
扬州最小最萌的佩奇。
在历时6年的选育后,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育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小白”(学名“扬大小型猪”)。他是扬州历史上第一款小型猪,也是江苏省首个自主培育的小型猪新品系。一只成年的“猪小白”,身高50公分左右,体长1米左右,体重在50公斤-60公斤,是天生“长不大的猪”。
扬州大学培育出的猪小白。
扬州最网红的佩奇。
扬州漆器很是闻名,今年是猪年,扬州漆器厂推出了一款漆器小猪。外形十分可爱,收获了很多网友的喜爱。今年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活动中,这款漆器小猪也迎来了在紫禁城里的亮相,可以说今年的扬州网红佩琪,非它莫属了!
扬州漆器厂出品的网红漆器小猪。
扬州最大的佩奇家族。
在仪征,有一家扬州目前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地面铺设了电加热设施,每栋猪舍均安装了全覆盖式的喷雾消毒系统,还安装了自动降温设施,夏季可自动控制室内温度,可以年出栏生猪5万头。
最飘逸的佩奇。
高邮画家、书法家倪金宝,近期创作了生肖猪诗书画作品。将生肖猪融入了书法中,可以说是非常有意境啦。
最喜庆的佩奇。
扬州的"年气" 已浓,花灯已开始在花都汇上演。一只"猪花灯"整个造型以" 猪财神"为主体,可爱的小猪头戴财神官帽,而肚子和袖子则像倒立的元宝,祝福人们新年发财,而在一旁,则是"2019"和"福"字组成的图案,非常喜庆。
这个猪年,扬州的佩奇远不止这些。但不管是哪一种佩琪,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欢迎分享出你看到的佩奇,它又有哪些故事?下方写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