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关上他的两扇心门 专家为他在心脏上开个小窗

2019年02月12日 20:20:4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多年心脏病反复发作 过往“治疗手段”反成“祸首”

  64岁的潘大爷来自温州,早年曾从事捕鱼作业,大约18年前,潘大爷因为胸闷气喘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潘大爷时常感到头晕,胸口发闷,气喘变得更加严重,每爬1层楼都要休息半天。

  再次检查后,医生发现潘大爷左心室的两扇“门”都损坏了,建议他更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膜。因为那个时候潘大爷还是40来岁,医生为其置换了金属瓣膜,换瓣后潘大爷的症状有所缓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风湿性心脏病的影响,近两年来潘大爷的心功能持续减退,病情也在不断加重。去年1月潘大爷再次在当地医院接受了CRT-D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但是让医生也没有想到的是,三腔起搏器并没有改善太多的症状。

  据潘大爷的女儿回忆道,父亲接受这个植入手术原本是希望通过起搏器达到防止心脏跳动过缓或者停跳的问题,减少或者预防猝死的情况发生,谁知道由于父亲此前病情严重,拖延的时间又比较长,起搏器安装后因室速反复发作,多次被起搏器电击,这种电击本来是为了保护患者以免发生猝死,但经常被突如其来的异常放电惊吓也实在让潘大爷寝食难安。

  “有一次,我们正在吃饭,老人因为毫无准备,起搏器突然放电后晕了过去。随着这样突然惊吓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父亲频繁地进入医院接受治疗,人变得越来越消极也越来越敏感,家里如果什么东西掉在地上或者出现一点异响,都能把他吓着。”

  病情恶化威胁生命 传统治疗手段行不通

  由于潘大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当地医院曾建议他接受心脏移植,考虑到经费和移植风险,潘大爷和家人犹豫了。有没有不做心脏移植的办法?让我父亲再试试吧!  经过多方打听和交流,潘大爷的女儿得知江苏省人民医院曾经有过类似案例的治疗,便在2019年元旦后带着父亲来到医院求救!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教授仔细查看了潘大爷的病情,又和当地医院多次联系,决定为潘大爷开展内外科联合消融手术治疗潘大爷这种复杂的心脏病。但是这次的治疗不同以往,陈明龙教授介绍,潘大爷有长期的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经过治疗后又频繁发作心动过速,医学上我们叫这类异常放电的情况为ICD电风暴,加之他的心脏射血分数也非常低,随时有猝死的危险。从手术的角度来看,由于潘大爷早年更换了主动脉和二尖瓣膜,且都是金属瓣膜,相当于给左心室装了两扇铁门,如果强行以传统的内科介入方式进去,万一导管卡在金属门里,短时间内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就会丧失,当场就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内外科联合治疗或存风险 省人医专家团队“迎难而上”

  春节前,陈明龙教授,杨刚副主任医师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峰主任和倪布清副主任医师组成联合团队,根据潘大爷的心电图等其他检查资料,多次讨论过后确认患者室速来源在左心室。在保证消融手术效果和安全的情况下,考虑患者心功能很差以及术后康复情况,多次讨论确定了手术方案。手术中,心脏外科专家先在左心室的心尖部穿刺,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然后由心内科专家将空心鞘管送入左心室,再将射频导管沿着这个鞘管“通道”进入左心室,通过三维标测技术诱发室速,对病灶进行定位,再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将左心室内异常或坏死的心肌细胞进行“电烧”,使心室恢复平静。这种联合内科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开刀手术的方式就是内外科杂交射频消融手术。“这是一次风险很大的手术,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陈明龙教授告诉记者。

  经过4个多小时的联合手术,身穿铅衣的专家们顶着射线辐射,终于成功地解除了让潘大爷担惊受怕并随时可能致命的顽固型室上速这个大麻烦! 手术医生杨刚副主任医师也表示,在患者基础情况很差的情况下,做这个手术风险很高,患者要活命,我们医生只有拼命啦!从外科开刀切口位置选择到术中导管的进入,再到术后康复,每一步都要医护人员小心谨慎地处理。手术中最关键一步是术中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参与的心内科团队、心外科团队、麻醉团队完美配合”。

  患者术后重获“心”生 杂交手术成效显著

  经过近两周的康复治疗,潘大爷今日出院了。出院前,潘大爷的心脏功能有所恢复,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正常,再也没有发生过除颤器异常放电等情况,潘大爷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好转,吃饭,下床活动均已正常。杨刚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得益于这种有效的内外科联合杂交手术,仅2018年一年,他们已经成功地为1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复杂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此类手术,所有患者们都在随访康复中!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秀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