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苏州的目标是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以前我们只从楼上看大运河,现在每天都可以在运河边散步了。”在大运河吴中段沿岸步道上早锻炼的市民陈霖感慨地说。近年来,在沿河市民的眼中,大运河与生活越来越亲近了,她的岸线也在悄悄变美。这得益于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该工程启动于2016年,2017年至2018年全线开工,将按计划于2019年完工,主要通过堤防加固、环境整治,为建设苏州大运河文化带提供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把运河苏州段打造成“生产生活的安全屏障、运河文化的活态展厅、苏城南北的宝石绿廊、世界遗产的璀璨明珠”,最终在运河沿线实现提升人居环境、丰富文旅要素、传承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目标。
堤防加固 防洪为本
从“百年一遇”提高到“两百年一遇”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基础性前提是要有牢固安全的大运河堤岸。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家南北水运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流域一条重要的洪涝调节河道,具有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将防洪标准从“百年一遇”提高到了“两百年一遇”。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全长81.8公里,近年来运河沿线水位不断抬高,存在着防洪标准不足、沿线护岸局部坍塌、淘空严重、支河口门建筑物老化等防洪安全隐患。
针对诸多隐患与不足,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开工,据最新统计,目前,姑苏区段已开工12.9公里,已完成10公里;吴中区段已开工13.04公里,已完成11公里;相城区段已开工14.8公里,已完成12公里;高新区段已开工24.12公里,已完成12公里。
位于运河姑苏区段最北面的黄花泾,是运河的支河,堤防加固工程也包含了这一段。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在原来老驳岸堤防的基础上,已经使用土石方进行了加高加宽,整个堤防已见规模。大运河苏州段姑苏区堤防加固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卫表示,在建设完防汛道路后,最终达到吴淞标高6米5的高度,达到“两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要求。
截至今年1月份,高新区大运河风光带建设已初具成效。苏州高新区境内堤防加固总长27.61公里,全线工程计划于2019年年底完工。“未来,高新区将切实做好建设工程招投标、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工作,对照目标,集中力量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寒山桥以北的大运河高新区段,高新区已经完成堤防加固工程的围堰,开始新建挡墙施工、压密注浆加固。
环境整治 提升品质
大运河两岸俏丽容颜呼之欲出
大运河苏州段两岸违法码头、违章搭建、违法占用等“三违”现象一度普遍存在,有些地段杂草丛生,有的甚至成为露天垃圾堆场。因此,环境整治也是大运河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对沿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
“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不仅是一项防洪工程,也是一项环境整治工程、景观工程、生态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苏州市水务局局长王国荣说,目前大运河苏州段两岸“三违”现象已基本整治到位。去年起,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并同步进行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工程建设,成效初显。
大运河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全长约14.9公里;南岸堤线从越城河到二号桥,长约2.4公里,累计总长约17.3公里。工程项目涉及护岸工程、堤防填筑、防汛道路、景观绿化等。值得一提的是,姑苏区段的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凸显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规划建设石湖节点和枫桥节点两个“海绵”示范区。大运河苏州段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卫表示,今年姑苏区段堤防加固工程核心段将基本贯通,在完成堤防加固后,还将进行石湖景观节点、枫桥景区节点等沿线景观打造,到今年底,还将建成2米步行道和3米自行车道的慢行系统。到2020年工程完成扫尾后,漫步、骑行在运河两岸,将给市民带来全新的运河文化体验。
为了保护好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高新区从更高层面谋划“自选动作”,在完成好沿线堤防加固工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历史价值。高新区将在运河西岸增加更多滨水空间和慢行步道空间,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广场、横塘记忆游径、地景雕塑公园、水厂风情街、林荫大道、环步行桥、何山桥社区公园等节点性工程。
文化为魂“N”多功能
让市民体验到全新的运河文化
沿着已建成的宝带桥至沧浪新城(吴中段)步道漫步,视野开阔,风光无限,不少市民在此流连。“天气好的时候,到这里来散步的市民很多。”苏州市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处处长马奕也经常来此。
这两年,马奕的主要工作就是高质量推进苏州城区清水工程、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以及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去年,大运河苏州段完成40公里堤线建设,为大运河构建了坚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要加快推进,全面完成。”马奕说,姑苏区段步道被列入今年的实事工程项目,“要从保障水安全、传承水文化的高度来推动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雕琢’大运河景观,让老百姓都能近距离体验、感受大运河。”
“大运河堤防加固,我们遵循的是‘1+2+N’功能定位,‘1’是指‘一条文化带’,‘2’是指‘堤防加固、环境整治’,‘N’就是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来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历史价值,传承运河历史遗产风貌,每一段堤防加固工程在规划时,都有在‘N’上做文章,以期达到多种功能定位。”市水务局运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希望把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一条防洪排涝安全带、滨水风情人文带、旅游休闲观光带、海绵城市示范带。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沈骅表示,只有让百姓亲近大运河,才能体验并感受到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的规划实施符合了这一主线,既能把大运河沿岸的经济繁荣、文化交融这些优势在当代传承下去,又能形成高品质高质量的物理空间,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并享受到大运河的历史、人文、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