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上会记】贺云翱:保护文物传承历史,让“老物件”绽放时代光华

2019年03月03日 19:49: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期嘉宾】全国政协委员 贺云翱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点击收看视频↑↑ 聆听代表委员心声

  从文化学者到全国政协委员,身份的叠加转变,对我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今年是我第二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会,与去年相比,内心从容了许多。

  去年大会期间,我共提交了7份提案,其中我作为主要提案人提起的制裁“精日”行为,立法保护英烈的相关提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立法不仅是在制度上划红线,也是在思想上敲警钟。“精日”行为不是简单的一种个人行为,而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恶果之一。对“精日”行为立法惩治,是为了给社会立规矩、立底线、立边界,廓清不良风气,弘扬社会正气。

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立法制裁“精日”行为,贺云翱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此外,我去年在会上提交的关于“考古前置”的提案,最近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应和落实。3月1日正式施行的《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首次提出土地出让前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条例》的出台有效协调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也让我收获了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的自豪与荣誉。

国家文物局对2018年贺云翱提出的“考古前置”提案进行答复

  提案不能脱离国情民意,要切实可行才能治本。若想提出含金量高的提案,调查研究必须是第一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调研,双周协商座谈会……过去一年,几乎每个月我都会进行与政协委员履职相关的调研工作。

2018年6月,在常州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2019年1月,在扬州茱萸湾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出生在运河边,大运河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情感。但在调研中,我发现绝大多数调研点对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而对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鲜有关注。

  非遗保护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占比多少?当前已有哪些保护措施?去年我和团队用一个个脚印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南起宁波,北至首都,先后考察了大运河沿线8个省份,以期通过专业知识和基层调研推动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2018年10月,在邳州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今年我仍将重点关注文物保护的相关提案,其中一个提案便是增加地下文物考古力量。

  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资源,但与之相对,我国的考古力量却较为薄弱。因此我建议在全国增加考古机构数量,确保每个设区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要至少有一个考古专业机构。

  托尔斯泰曾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文物则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只有文物得到保护,历史才能传承。

  【一句话寄语我的国】——

  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有获得感,让全球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记者/杨尔希 张倩 李明莉 视频/张正 夏天;设计/张婧昆)


下载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聚焦2019全国两会>>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