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备受鼓舞。他建议,改革大科学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助力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贻芳
提高大科学装置不可预见费比例
大科学装置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被称为“国之重器”。目前,我国已建成大科学装置22个,即将新增16个,怎样建设好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认为,目前国家只规范了一般意义上的科研活动,大科学装置建设仍然套用基建的管理方式,不可预见费只有3%到5%。
王贻芳建议,要参考科研活动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大科学装置的研制和建设。“在科学装置的研制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自然最后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到经费上来,所以3%的不可预见费实际上是不可操作的,这个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使得我们最终不敢采用略微先进一点,冒一点风险的技术。”
大科学装置科学目标明确,应用范围广泛,投入规模大,技术先进,可以产出重大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王贻芳坦言,虽然国内做了很多大科学装置,但是总体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科学目标、建设设施的具体技术指标以及科学成果,仍有很大差距。“大家第一是不能着急,第二要相信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是努力的,大家也是在积极地想尽一切办法,能够有新的创新,第三还是要给我们更多的宽松的环境,给更多的支持。”
鼓励研发一些有风险但更先进的技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王贻芳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管理规则的改变,鼓励科研人员自主研发新技术,鼓励大家不再只沿用现成的、保守的、成熟的、确定能成功的技术,能够更积极、更勇敢地采用一些有风险的更先进的技术,这样科学技术事业才能有跨越性发展。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王教群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