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扬州出“新”招,求“实”效,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如今,争当垃圾分类“时尚达人”,正成为全体扬州市民的共同行动。
摄影 丁春晴
“吃”垃圾“吐”现金
在扬州市的漕河社区,居民们每天都要到楼下去喂“小黄狗”。这“小黄狗”可不一般,它专门“吃”垃圾,“吐”出来的却是现金。
漕河社区引进的“小黄狗”是一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居民王阿姨带来一叠废报纸,打开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纸类回收那一列的门就打开了。王阿姨把报纸投进去后,“小黄狗”自动给出了2.99元的奖励。王阿姨说,家里的废旧衣服报纸扔到垃圾桶里也浪费掉了,放进“小黄狗”里,既环保又节约能源,换来的钱还可以买点菜。
这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共有6个回收箱,市民只需将废品按照类别投入不同的箱子,设备就会智能识别和称重,并根据不同废品的市场价格给予现金奖励。“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既让居民得到了小收益,又变废为宝,改善了周边的小区环境,实在是利国利民。”漕河社区主任谢健说。
垃圾分类的“扬州行动”
2017年起,扬州就开始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并在推广过程中“新”招频出。全市设立了“环卫工人二次分拣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目前已有近3000名环卫一线工人参与二次分拣、积分兑换。蜀冈—瘦西湖景区瘦西湖街道正在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容器编号登记制度,对所有的分类容器贴上编号,并将其定位纳入环卫智能化监管系统。邗江区月明苑小区建立厨余垃圾回收点,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合作,实现特殊处理和变废为宝。去年,扬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已成功通过国家验收。而位于近效的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目前已基本建成“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收运体系。
扬州垃圾分类还搭上“互联网+”快车。2018年,扬州市“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将垃圾分类积分与市民卡绑定,投放垃圾即可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再生资源兑换超市”中兑换生活用品。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分类小区434个,单位881个,党政机关强制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实施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区域的居民(村民)知晓率、覆盖率均达80%以上,1万多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资源兑换。
“1号文件”助力垃圾分类
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推进。为了倡导推行这一新时尚,扬州还做好顶层设计,把相关工作列入民生“一号文件”,以“五可”标准加以落实。
今年,扬州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明确,2019年,将创成46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个示范乡镇(街道)以及19个示范社区,加大垃圾分类收集亭、收集车、收集桶等设施的投放力度,力争全市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到60%。
根据“1号文件”要求,今年,扬州市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终端处置能力,新建农贸市场垃圾处理设施9个,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3个和建筑垃圾消纳场2座。同时,加速推进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二期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终端处理能力,力争到今年底,扬州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率提高到65%以上。
编辑丨朱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