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权力“减法”换行政效能“加法” 淮安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获全省优秀

2019年03月21日 11:03:50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省委编办印发《关于淮安市2018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的通报》,2018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中,由淮安市行政审批局承担的不见面审批占比、企业开办,以及施工许可证获得便利度等指标分别位列全省第1、第3和第5名,同时淮安整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这充分表明,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营商环境得到极大优化。

  企业开办大提速 2019年实现1个工作日内完成

  今年以来,淮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权力瘦身的“减法”换取行政效能提升的“加法”,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得实惠。2018年全年,市行政审批局共受理事项6051件,办结率100%。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发挥行政审批职能,与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市县审批同标准,2018年,市行政审批局会同市审改办联合出台了《淮安市“开办企业”提速增效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确保企业开办再提速,企业开办100%实现了3个工作日,冠市名内资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在2个工作日内。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开办从企业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备案、涉税事项办理到职工参保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今年初出台的《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推进方案》(淮政办发〔2019〕10号),要求确保今年全面达到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工作的目标。

  市县镇村“一体化”智慧政务让群众少跑腿

  我市紧紧抓住被列入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城市和江苏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的机遇,按照“一级开发四级使用”的目标要求,强力推进淮安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应用向“市县镇村”四级纵向延伸布置,形成较为强大的跨层级的网上审批服务功能、群众办事功能和不见面审批功能。

  2018年6月,在金湖县试点市县镇村政务服务一体化,各镇(街道)挂牌成立了镇(街道)、村(居)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将镇(街道)147项、村(居)13项服务事项纳入为民(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全科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模式,实现政务服务“有厅有网”,线上线下融合。打破部门间壁垒,实施三级电子签章,建立跨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变部门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协同推进。其中,困难残疾人生产补贴、重病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事项,可实现网上或自助机申报。采用线上电子签章,民政、残联、人社、工商多部门联合审批,通过后费用直接打卡发放,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同时加快复制推广市县镇村一体化“金湖经验”,构建审批服务“市县镇村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四级审批服务新平台,全面实现市县镇村审批服务的“有级无界扁平化零距离”与“足不出户”的新目标,实现新一轮政府效能的大提速与大提升。

  全程跟踪服务 施工许可证办理提速80%

  对于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所有的审批业务及关联服务都由代办员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免费跑腿、全程代办”贴心定制帮扶服务。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代办214个项目,完成了185个项目的联合验收。投资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的达94%,平均办结时间为24.45个工作日,提速率达到80%;施工图审查首次审查时限由原来至少85个工作日缩短为平均5个工作日,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次审查的达100%。

  启动高铁新城区域评估改革,进而实现同一个区域范围内不同建设项目的相同评估事项“零时间零收费”评估,同时开展了联合评审(6个项目)与联合踏勘(测绘)(2次)的试点工作。目前,高铁新城区域评估结果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已有近30个项目直接使用评估结果;盱眙县经济开发区、宁淮产业园等8个特色工业园区已经全部完成区域评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马厂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已完成区域安评、能评、稳评工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