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勺湖园:人文积淀的一方沃土,化腐朽为神奇之妙作

2019年03月22日 15:29: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勺湖园,位于淮安西北角、古运河畔,是淮安现存最古老的园林。

  勺湖园总面积100亩,水面达60亩。园中建筑临水而筑,亭廊、虹桥、画舫和勺湖之水相映成辉,玲珑的湖心岛孤悬湖中,宛如蓬莱仙境,更有菰蒲飘香、林泉木石之胜。湖岸边,宝塔、铜钟、草堂书院,为一湖风景增添了悠远的人文内涵。

  勺湖成型于晋代,古称放生池,后因湖面形状弯曲如汤勺而更名为“勺湖”。据《淮安府志》记载,勺湖是因构筑淮安古城墙,修补取土而形成,是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的妙作。

  勺湖园的形成,最初得益于佛教的传扬。淮安自晋代建城后,勺湖四周修建了许多寺院庵观,这一带逐渐成为江淮地区宗教圣地。唐朝年间,西域僧人来此传播佛法,唐中宗敕建尊圣塔一座,明朝改称文通塔。现遗存的文通塔是一座七层八角的砖塔,无梁无柱,佛风浓郁,它在勺湖边屹立千年,“佛光塔影”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勺湖园聚拢起旺盛的人气,还得归功于当地的书院教育。清乾隆初年,曾官至湖南学政的淮安名士阮学浩辞官回乡,在勺湖畔建勺湖草堂,授徒讲学,培养了数百名弟子。由于草堂士子科举中榜率很高,一时声震左右郡县,成为江淮地区最好的书塾。一百多年后,同样官至湖南学政的淮安人顾云臣,再次办起了“勺湖书院”。处江湖而志存高远,居茅屋而胸怀天下。或许这便是勺湖草堂传授给淮安学子的理想与精神。淮安一带英才荟萃,不能不说与这里的蔚蔚学风有关。

  “勺湖之水如瓜瓤,勺湖杨花扑地香。”勺湖园的美景和历史文物,吸引着许多名士文人慕名而来,泛舟湖上,题诗作画。这里成为淮安著名的人文胜地。清末名著《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就生长在勺湖边,他在小说中盛赞家乡勺湖的美景“煞是入画”。

  如今,勺湖园风景旖旎、古风盎然,它的精神影响力穿透千年,人文积淀日益深厚,这里不仅是传播知识的一方沃土,更引领着淮安地区崇文重教的精神风尚。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