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德生所建!江南第一大桥·老宝界桥50年来首次维修!

2019年03月27日 21:58:27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赏樱季,连接蠡园与鼋头渚的“宝界双虹”车流如潮,人流如织,很多过往行人都没有发现,脚下的老宝界桥正接受着一次“静悄悄的治疗”。

  日前,无锡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开始组织实施宝界桥维修工程,对建于1934年的老桥进行修补保养。

刘芳辉 摄

  不愧号称江南第一桥!

  建桥80多年来,老宝界桥仅在1966年实施过一次加固,当时在主梁下埋设了橡胶支座,其后至今50多年,还从未进行过维修。

  “老宝界桥施工质量非常好,不愧当年号称江南第一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根据去年的检测报告,老宝界桥技术状况总体良好,结构坚固,但由于年久风化,需要维修保养,以提高桥梁的耐久性。

刘芳辉 摄

  在桥边看到,老宝界桥桥梁一些角落混凝土破损露出钢筋,桥面板也有多处裂缝,还有个别支座缺失。

  施工单位在桥下布设了两个像小船一样的浮箱平台,工人们正将梁体表面老化部分铲除,修补裂缝后喷涂防水层。

  “老宝界桥是省级文保单位,修补需要精细作业,所以整个维修工程基本都采用手工,不上机器,也不产生噪音。”工程项目经理介绍。

刘芳辉 摄

  预计5月底可全部完工

  为保留老宝界桥的原有风貌,无锡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前期联合市文化遗产局组织专家论证维修方案,确定本次维修仅对桥梁部分进行维修加固,栏杆和桥面则保持原状。

  整个工程都在桥底水上进行,不影响桥面交通。正值樱花季,为减少对景区观光船的影响,桥底三个通航孔施工时,将至少保留一个通航孔供船只通行。同时项目部紧排工期,预计5月底可全部完工。

  呼吁:别给老桥抹黑!

刘芳辉 摄

  桥下,工人们对老桥保养“呵护”,桥上,不少行人却对文保桥梁并不照顾。

  樱花季的游人潮给老宝界桥两侧留下两条“垃圾带”,烟蒂、竹签、包装纸随处可见,就连栏杆上都留有不少纸杯和空瓶。

  参与宝界桥维修的工人纷纷呼吁“别给老桥抹黑”,同时也希望相关管理部门能在近400米的桥面上安放几个垃圾箱,以方便行人处理垃圾~

  江南第一大桥 老宝界桥

  从无锡市区往鼋头渚景区,必须经过宝界桥。

  375米长的宝界桥,沟通湖滨路,横跨五里湖,一桥飞架,便将名动天下的鼋头渚、梅园、蠡园联结在了一起。  

  桥东浩渺蠡湖,桥西参差人家;

  桥南峰翠峦秀,桥北花红柳绿。

  1935年9月8日,时称“江南第一大桥”的宝界桥建成。该桥为近代无锡实业家荣德生所建,以其60寿辰之际亲友的寿礼为造桥基金,并亲自勘察选址。它的建成,使鼋头渚风景区与蠡园风景区等得以相连,为蠡湖风景区“宝界波明”一景。

(荣德生出资建造的宝界桥老照片)

  荣德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办学校、建桥梁、修公路,造福桑梓、回报社会。以荣毅仁、荣智健先生为代表的荣氏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荣德生从民国初年即从事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1929年又和地方人士一起,发起成立“千桥会”,从事地方桥梁建设,资金大多由他们兄弟所出(或与地方各半),至1935年,已建成桥梁88座,横跨古运河、梁溪河的大公桥、蠡桥、鸿桥、申新桥等均在此时建成。

  1934年,荣德生六十寿辰,他将亲友贺赠的寿仪折款6万元全数捐出,修筑了横跨五里湖的宝界桥,这座桥长375米、宽5.6米,钢筋水泥结构,可通行汽车,时称“江南第一大桥”,是连接无锡城区和太湖风景区的唯一陆路通道。

  荣德生说过:“我一生惟一事或可留作身后纪念,即自蠡湖直通鼋头渚跨水建一长桥。”“他年无锡乡人犹知有一荣德生,惟赖此桥耳。”

  桥与运河

  多年来,居于城外的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无锡的运输大通道。然而,当无锡城市面积大规模向外扩展后,纳入城市的京杭大运河成了阻隔城市东西向交通的瓶颈。于是从1993年起,无锡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运河建桥行动,至今已新建或改拓建现代化运河大桥30多座。

  吴桥 之所以姓“吴”,是因为此桥由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的吴梓敬付银建造的,可惜的是,吴梓敬在吴桥竣工之前就病逝于上海,无锡各界为了纪念他,以其姓氏命名为吴桥。

老吴桥远景

  清名桥、亭子桥、莲蓉桥 是无锡城厢运河上三座齐名的高桥。亭子桥历史最久,建于南朝齐(479-502),本名熙春桥,初为木桥,清乾隆帝60寿辰时重建为石级拱桥,上有桥亭,故名亭子桥。莲蓉桥唐贞观三年(629)建,历代多次重建,1993年再次拓宽重建。清名桥建于明万历中期(1573-1619),称清宁桥,清代多次重修,清道光时改为清名桥。1958年,因拓宽南长街,将该桥堍改建成马鞍式,经平台分南北两段石阶,各有17级。

  清名桥

  伯渎桥 位于锡城南门清明桥东,为泰伯率众开凿的伯渎港与运河汇流处,顺港而下直抵梅村泰伯庙。《锡山志》有云:“泰伯渎,运河之支也,于清宁桥南入口,有桥跨其上,名伯渎桥。”《梅里志》伯渎原建木板桥,后人改用石板平铺。桥形别具一格。砌桥需要大量砖头,就在南岸建窑,就地取材,后发展成一批著名的窑群。

伯读桥

  大公桥  上世纪初,无锡的民族工商业非常发达,为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当时许多丝厂都是沿着古运河而建的。该桥是当时工商业巨子荣德生(荣毅仁父亲)、荣宗敬兄弟动用“千桥会”的善款全力赞助建造的,于1930年竣工。因当时荣氏有大公图书馆,于是便把这座桥命名为大公桥。

大公桥

  定胜桥 位于虹桥下,原名永圣桥,曾与金钩、玉带、知足三桥齐名,相传是明代宰相莫怀古在此造相府时,营建私家花园时,架在溪河上的四座桥。至今,只有定胜桥还保持着原汁原味,为单孔石拱桥。由于此地巷弄甚多,参观者可从太湖大道上的金塘桥上,向北一睹其风彩,或在西北边下桥,可直接走到定胜桥下。

定胜桥

  扬名大桥 位于无锡东降镇西北缘,跨梁塘河。原为市区至南乡必由之桥。明天顺四年(1460)始建,明嘉靖、清乾隆间重修,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九年(1870)邑人丁明奎等集资重修,至今完好。桥体用花岗岩砌筑,长42米,宽3.4米,三孔,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形制古朴。

扬名大桥

  来源:无锡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