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S1线正式启动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的门禁系统、生产作业区、24小时开放的亲情驿站等,令人耳目一新。
根据规划,S1线全长41.25公里,均为地下线,设站28座,平均站间距约1.5公里,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经过园区和昆山中心城区核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区等地区,终点设于花桥站,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衔接。2月23日,S1线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为高品质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此前苏州轨道交通市域一号线有限公司编制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文件100余项,该套制度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多主体,贯穿进场、交底、施工、监管、检查全过程。
其中,在工艺流程标准化方面,市域一号线公司编制了《土建施工标准化手册》等,涉及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施工、车站结构施工、盾构施工、材料验收等多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要点、难点形成先进的工艺方案,保证各项工艺之间连接紧密、接口顺畅。
鹿城站是S1线首个启动标准化建设的示范点,负责鹿城站施工的中铁12局项目总工李宏飞介绍,从施工场区的布局到办公生活区的设置,从门禁系统到智慧工地信息中心的设立,从生产作业区的材料堆放到临时用电照明、消防设施的配备等,都有一系列标准。
例如,现场设立的标准化门禁系统由闸机、人脸识别系统、监控系统、安全帽柜、手机柜等组成,相比传统门禁,这一新型门禁系统有助于提高安全等级,对施工人员进出现场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在生产作业区,地下连续墙型钢加工区、钢筋半成品加工及堆放区、钢筋堆放区等分区明确,井井有条。
生态环保、节能安全也是此次标准化建设关注的一个重点。在鹿城站施工现场,除了电能照明灯外,还使用风能太阳能照明灯,无论晴雨都可以收集、储存能量,并且可以减少现场电缆布线。工地上还配备了环境监测仪,可对现场产生的噪声、扬尘等进行监测,便于对超标现象进行及时治理,减少对周边环境及人员的影响。
此外,展示工地所在地域文化和现场施工文化的文化长廊,供作业人员临时休息的茶水间,既有灭火功能、又可开展火灾防控和消防宣传的微型消防站,24小时开放、供作业人员下班休息与家人视频通话的亲情驿站等,都别具特色。
截至目前,S1线工程已进入前期工程和围护结构全面施工阶段,S1线工程首批标段全部取得消防审查合格证;全部完成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完成军用光缆整体迁改工作;8个车站启动管线迁改;洞庭湖路站、鹿城路站、莲湖公园站首批开工站点正进行围护结构施工。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