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9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5周年。园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多层次推进国际合作、区域共建。
在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的展厅里,一张张园区风光大片,流光溢彩,让人眼花缭乱。但更令人震撼的是,当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出一张25年前绘制的园区规划效果图,两相对比,几乎和现在的实景一模一样。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松介绍,1994年,国内一些城市和园区建设还停留在“边开发、边规划”的阶段。园区却通过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用接近苏州市一年财政收入的高昂代价,编制了一份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它系统地考虑了我们产业的定位,包括产城的融合,包括优良的配套。所以今天看到的一幅美景,正跟原来25年前我们手绘的规划蓝图是一致的,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要素。”
不仅如此,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也是“园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AMD是与英特尔齐名的世界两大半导体巨头之一,2004年,伴随公司战略扩张,AMD计划在中国建设一个半导体测试工厂,当时还在AMD(新加坡)工作的曾昭孔被委派到中国,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其实刚开始,公司也考虑过厦门、深圳等地,但最终大家还是被苏州工业园区亲商重商的良好氛围所吸引:“当我们把产能从国外移进来,相关部门包括商检、海关都非常支持,我们本来要将近两个月才能做好,最后一两个星期就做好了,效率非常高。每个部门都会全力以赴帮这个企业把项目做好,我本身最少有三次扩充的机会,我们都有绿色通道的支持。”
(右起第三位为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昭孔)
如今,在深度开放和合作中,苏州工业园区这一中新两国的合作探索已在更大范围内被认可,全球的创新资源正向这片热土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大院大所4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国际合作平台20多个。2018年11月,牛津大学建校800多年来,首个在海外设立的高等研究院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创院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崔占峰说: “一个是把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这一个模式建立起来,另外一个是真正把一些好的技术,不单单是我们研究院的技术,牛津大学的技术和英国其他大学的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转移到中国来。”
成立25年来,园区成绩斐然。2018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跃上2500亿元、350亿元新台阶,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三连冠,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入选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
苏州金鸡湖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开发部副总经理赵雪屯,自大学毕业以后就投身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园区的首批建设者和“原住民”,他常被人问起一个问题:你觉得苏州工业园区到底代表着什么?近20年与苏州工业园区朝夕相处,赵雪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园区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高楼什么的,他整个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现在改革开放又是结合一些国外的适合中国的一些先进的东西,然后又能够复制到我们这边的这些东西,这样结合才是园区的魅力,才体现在这里。”
(摄影:赵雪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耿昊东 郭彧 江苏新闻广播/钱一鸣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