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石 | 广石为矿,矿大毕业生第一人!

2019年04月18日 10:12:03 |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张广石(1894年-1964年)

  河南省开封市人

  起初家人为他起名世忠,从事矿业领域研究后,对我国矿业的感情愈发深厚,把矿业视为生命。为了践行一生为祖国矿业而奋斗的信念,1935年他为自己重起名字,把“矿”字拆分为“广”、“石”二字,作为新名字,以示为矿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在矿大110周年校庆之际,让我们一同回望历史,回溯张广石先生奋斗的矿业生涯!

  1

  专注矿业 奋斗终身

  张广石先生1910年2月考入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的河南焦作路矿学堂,攻读矿业专业。1912年12月作为首届学生毕业。他的毕业证编号为第一号,毕业证上标明了曾祖、祖父及父亲的姓名,各科学习成绩及总平均成绩,因其成绩优异,他所获得的毕业证为头等毕业证。对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矿业大学而言,这是一张具有极为特殊意义的毕业证——因为它是百年前学校第一届、成绩第一名的毕业生所获得的编号为第一号、等级为头等的毕业证。

第一张毕业证

张广石大学笔记本

  1927年,冯玉祥主持西北行政在开封举行豫、陕、甘县长考试,张广石被生活所迫参加应试被录,分发来陕。在陕期间,他对我国矿业的感情愈发深厚,把矿业视为生命。为了践行一生为祖国矿业而奋斗的信念,1935年他为自己重起名字,把“矿”字拆分为“广”、“石”二字,作为新名字,以示为矿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张广石先生生于内忧外患的年代,成长于风雨飘摇的岁月。张广石工作之初,即在英商公司煤业厂,与英人共事。吃不饱、克扣工资、挨打挨骂,矿工遭受的剥削、压迫和摧残,历历在目。矿工的悲惨与不幸,令他无比同情,列强把持中国矿权,在中国土地上作威作福、指手画脚,尤令他反感和痛恨。

  他在《中国矿业志》、《业矿指南》等著作中将28个省份的矿产分布一一列示,揭露“吾国矿产资源之丰富,黄金遍地,铁山炭田,其余种类不胜枚举”,然而铜铁铅锡煤炭乃至其余矿产,均需购自外国,其原因在于列强对国家矿产的掠夺和垄断。他提出了国人办矿详细思路和各环节具体方法,表示只要群策群力,“收效如反掌也”,自己将“拭目以待”,并告诫切勿急功近利。

  1949年,同泰煤矿资金拮据,工人没有生活来源,次年,他出售了自己仅有的一处住房,全部款项无息投贷给煤矿,还将持有的一千元股份退还矿上,这一慷慨之举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张广石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发表了《粘浆炼焦法》等一系列专业论文,出版了《中国矿业志》、《陕西之煤业》、《业矿指南》、《陕西矿产一览》等重要著作。他还积极投身新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事业,专注于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参与发起成立的西安煤矿学校,已成为现在的西安科技大学。他还先后被聘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即当今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2

  百年毕业证重回矿大

  张广石校友去世后,后人整理其遗物,发现了其焦作路矿学堂1912年的毕业证书(编号:第一号)和当年的学习资料。2013年,张广石之子张印先生将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料捐献给了中国矿业大学校史博物馆。这张尘封百年的毕业证书终于回到了母校的怀抱。

  在张印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淡泊的学者,不走仕途,对物质要求的很低。在西北工学院时期,校方给他配了一台车,都觉的受之有愧。而在平日里,父亲总会告诫他,一定成为有能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父亲深深地爱着新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这些保存完好的原件,陪伴我走过近70年的历程,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张印说,原来想把这些珍贵之物永远保存在家里,传给儿孙。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而把这些珍贵文物捐献给母校中国矿业大学。“相信父亲专注研究的精神能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激励矿大人去奋斗,努力实现中国梦。”

  为纪念张广石校友,目前学校设有“张广石奖学金”,用于奖励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二、三、四年级排名前三的学生,并成立了“张广石奖学金”理事会,邀请张印先生或其委托人担任理事。学校还在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校史馆开辟专门展位,对广石先生给学校留下的的珍贵历史文物予以永久展陈,以激励后人。另外,学校还编写了《中国矿业领域先驱——张广石》一书,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励志教材。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