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患于未然 房颤的这些事你要知道

2019年04月19日 19:20:4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5岁的李大伯四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慌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有阵发性房颤,医生建议他加紧治疗,但李大伯认为自己除了偶尔有点心慌外并无其他不适,故没有加以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过年期间,和亲戚打牌时李大伯突然出现左侧半边肢体不能动弹,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初步检查李大伯患有脑梗塞(俗称脑中风)。随后医院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这次正是因为房颤引起的脑中风。当医生将这一病情和家属介绍,家人十分不解,明明是脑梗塞,怎么致病原因会在心脏呢?原来李大伯四年前患有房颤时,医生也多次提醒他要坚持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否则会有脑中风的风险。可是他觉得吃药太麻烦,不能严格执行医嘱,结果就出现了突然脑中风倒地的事情,不曾想到元凶竟是不当回事的房颤。

  住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和完善检查,李大伯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主任手术团队下进行了外科“微创房颤迷宫手术”,仅在患者两侧胸壁各打了三个钥匙孔大小的“小洞”,就能通过胸腔镜一次性成功地为患者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切除术。术后的李大伯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5天后便顺利出院回家,一家人庆幸李大伯的房颤得到根治,消除了脑中风的后患。

  据心脏大血管外科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介绍,像案例中李大伯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有很多房颤都没有重视和规范治疗,导致左心耳内的血栓脱落致引起脑梗塞,也有的患者因脑梗塞住院检查后才发现病因是房颤。房颤引起的脑梗塞,是“病在脑上,根在心上”!“房颤”和“脑梗塞”这两种疾病对医生来说并不陌生,可对普通百姓来说,却很少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对于房颤这方面的疾病知识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那究竟什么是房颤?房颤如何诊断治疗,怎样防患于未然,预防房颤并发症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房颤呢?

  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的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当心脏电生理出现异常,心脏跳动没了规律,心房就会出现异常颤动。据邵永丰主任介绍,房颤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上升, 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预计在未来40年,患病率将增加5倍以上。资料显示,中国房颤患者居世界首位,像李大伯这样的房颤患者,全国有1000万以上,他们随时都有脑中风的危险。

  房颤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常见的房颤症状包括:

  1、心悸(自己感觉到心脏快速或者不规则跳动);

  2、脉搏不规则;

  3、气短,尤其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

  4、胸痛;

  5、晕倒(晕厥)

  由于房颤可能没有症状,学会自己检查脉搏非常重要,也可以使用听诊器来监听自己的心跳,如果发现心跳不规则,应及时就诊。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

  房颤是心脏电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这种紊乱通常是因为其他疾病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工作,有时则与损害心脏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吸烟酗酒。

  影响心脏结构的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增加房颤风险的因素:年龄大于60岁、男性、肥胖、有房颤家族史、精神过于紧张压力大、患有睡眠呼吸暂停、某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饮酒、吸烟、熬夜等。

  通过哪些检查能够判断房颤?

  一些患者自觉心慌、乏力时,可通过数脉搏有一个初步判断。数桡动脉,也就是手腕的脉搏。正常是每分钟60-100次,并且节律规整,而房颤的患者不仅跳动的频率是不定的,跳动的力度也是有强有弱。如果脉搏绝对不整齐,持续时间较长,高度提示房颤。要确诊房颤需在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其他基本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房颤有什么危害?

  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有明显随年龄增长的趋势。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脑卒中患病率远高于非房颤患者,因此房颤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公认的对于持续性房颤病人应予以检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前提下的抗凝治疗,而未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和检测INR是房颤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颤患者,心房的颤动频率每分钟可达到300—600次。由于收缩频率过快,压力就比较小,会让左心房中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容易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个地方,随血液流动到肾脏会引起肾栓塞,流动到大脑就会引起脑梗塞。脑梗塞,即人们常说的脑中风,其发生风险比非房颤患者高出6倍,病死率高达24%,且存活者多遗留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