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水是不可或缺的灵动元素,甚至常常成为园林的主体。然而,苏州虎丘二山门内,却有一座清代小园林,偏偏是园中无水,却胜似有水,这就是拥翠山庄。
江南园林多在平地营造山景,拥翠山庄却直接建在了山上。它占地仅一亩,依虎丘山势,由南向北而建,阶梯台地式的园林布局,独具一格。全园分四层,逐层升高。第一层的山庄门内,是地势最低的抱甕轩。轩后随山势而上,便是第二层的月驾轩、拥翠阁、问泉亭。第三层平台由湖石假山堆成,山庄的主体建筑灵澜精舍位于这层。第四层平台上,则是山庄最高的建筑送青簃,它与第三层的灵澜精舍、左右在旁的山廊组成立体的四合院。各层之间高低错落,相映相融,别具情趣。
拥翠山庄也无须刻意栽花植树,山中自然是花草茂密,围墙隐于树丛间,屋角藏在枝叶里,坐拥一片翠绿,“拥翠山庄”便是由此得名。
拥翠山庄还与大多数由园主个人兴建的古典园林不同,它是由当时苏州文人雅士“众筹”而建。清光绪十年的一个春日,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洪钧,与僧人云闲、朱修庭等几位文友同游虎丘,在虎丘试剑石边意外发现了古书记载中的一眼古泉——憨憨泉。古泉水清澈甘甜,众人饮后颇为欣喜,为了纪念偶遇甘泉,洪钧当场提议众人集资,在古泉旁建了这座山庄。
拥翠山庄的最绝妙处就在于,虽无水,营造者却巧借古泉将水的元素放大,生发出处处有水的意趣。山庄内建筑名称多出自于水。问泉亭面对憨憨泉,抛出了“一泓甘泉何来 ”的疑问;灵澜精舍的“灵澜”二字,也是为赞美如澜若溪的古泉。更为有趣的是,山庄竟建有形似舟船的月驾轩堂,激发了人们对水的无限联想,可谓妙在因借,境生象外。
对水的钟爱,是古代文人们诗性与雅趣的表现。无水而能借水意,缺水而能造水景,可谓独特巧妙的艺术表达。造园者的身影早已隐没,古憨憨泉也早就干涸,而拥翠山庄还伫立在此,向世人诉说着古代文人崇尚自然、妙用自然的审美意趣。
(来源:江南文脉;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