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 给力青春】苏通GIL综合管廊的建设者:这是我的荣耀

2019年04月30日 18:00: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值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的五四精神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不期而遇。

  为弘扬劳动、歌颂青春、宣传优秀青年的坚韧品格、动人事迹,荔枝新闻、我苏网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重大工程 给力青春》,向你展现江苏一批批重点工程项目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讲述这些坚守岗位的青年骨干们的奋斗故事。

  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它位于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投运后,相当于为华东地区打造一个“聚能环”。朝着今年10月建成投运的目标,全体建设者日以继夜、攻克道道难关,为“万里长江第一廊”洒下青春和汗水。

  全长约5公里的管廊从江底下“穿”过去,从北岸“破土而出”,抵达南通引接站,整条管廊隧道随江底地形高低起伏。从位于苏州常熟的南岸隧道入口乘车深入管廊,沿隧道行驶缓缓下坡,在江面下约70米的隧道最深处,左右两侧整齐敷设三根GIL管线,一眼望不见尽头,宛如银白色巨龙蜿蜒盘踞隧道之中。

  “巨龙”由一节节18米GIL管道连接而成,在最南端,两排管道正在紧张对接中,建设工人需钻进严丝合缝的防尘房里作业,每当这时,江苏省送变电公司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副经理韩鸣通过屏幕仔细观察着工人的一举一动。每次对接要连续作业18个小时以上,夜以继日的赶工,凌晨4点的管廊什么样?建设者们已然见证过太多次,但大家凝神聚气、一丝不苟,因为这项作业不能出一点差池。

  “现在进行的是导体和壳体的对接,导体整个对接面要处理干净、插入、然后拼合。为什么用防尘房?不能有外部颗粒进入到GIL里面,否则在通过高压和大电流的时候,里面会进行放电,对整个输电安全有影响。”韩鸣跟记者介绍道。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被冠以数个“世界第一”的名头,光荣的背后意味着实际建设中有太多技术“硬骨头”需要攻关克难。GIL成功对接只是第一步,还要保证管道拼接的完整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处对接哪怕与设计图纸只有几毫米的误差,累计叠加起来的数据也足以惊人。找到中心点定位,并尽可能消除误差,是现阶段工程的重点,韩鸣说:“每隔72米,需要固定架进行纠偏,进行强制对中。一个是尽量消除,另外在热胀冷缩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强制固定的话,会向两边无限伸展,管子本身会变形,对导体有影响。”

  眼下管道对接工程进入技术难度最大的区域,隧道既有纵向坡度、有水平向拐弯,从地下到地面,还要经过4个呈90度的直角转弯……就好比要将一根坚硬钢筋化作一条柔软的绳子,完美贴合曲折的空间。工程演进过程如三维动画般,在韩鸣的脑海里模拟了千百遍,整个管廊一天一变,每天都离投运更近一点,他既激动又期待:“刚开始盾构机还没有始发,随着盾构机每天掘进,走50米、100米、1000米到全线贯通,再到我们接收这个隧道,原来是一个空腔,慢慢地有了支架、槽盒,有了顶上的灯,隧道里变亮,当我第一次看到支架的时候想说,‘哇原来这么大,比我想象中大多了!’就像一棵小树苗,从破土只是两片小嫩叶,慢慢茁壮成长,很期待它开花结果那一天。”

  韩鸣在苏通GIL综合管廊项目上已驻扎两年多时间,工程进展一环套一环,回家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管廊项目上大部分建设者都是像他一样年轻的80、90后,这里建造的不仅仅是横穿江底的巨大管廊,同时也播撒了一批批优秀建设者的青春与汗水,正如江苏省送变电公司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经理李刚所说,能参与这项意义非凡的重大工程,就是一种荣耀。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