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他们被称作“地下金龙”,在南京秦淮河下22米深处“游走”

2019年05月03日 17:36:0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南京供电公司,有一群人被称作是"地下金龙"。因为他们不仅整天和电缆打交道,还基本都在地下作业。近段时间,南京110千伏雨石线1、2号线正在实施杆线迁移工程。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为南部新城住户提供用电保障,这群“地下金龙”钻进了秦淮河下方、22米深处的顶管里作业。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连吃饭都是在地下进行。

  2019年4月29日8:30,南京南部新城110千伏雨石线杆线迁移工程项目部里正在进行当天下井施工前的碰头会。正在讲话的人名叫陈德风,他是南京供电公司所属苏逸实业有限公司电缆工程部的主任。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

  “今天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对110千伏雨石线1、2号线的电缆进行敷设以后的固定检查,综合系统安装检查。大家辛苦点 ,在4月30日之前,我们这条线要具备送电条件。”

  5分钟的碰头会结束后,十多名施工人员就拎着各种材料、设备往地下沉井的入口走去。陈德风介绍,“我们是从地下将近22米左右的地方,通过在一根直径3米多的顶管内敷设电缆,过秦淮河。22米的沉井对我们来讲是首次遇到。一般我们沉井就7米深。”

  记者发现,沉井的入口并不大,需要施工人员爬上梯子,慢慢从上往下挪。陈德风说,“干我们这个工作,一定要有一点体力,此外还要有点胆量。”

  记者顺着梯子下到22米深的沉井中,发现里面已经架设了6根直径十几厘米粗的电缆。陈德风说:“就这六根电缆,每根长700多米。它们从陆地一直下到地下20多米。放到位以后,需要每一层都布设施工人员,然后每个施工人员根据统一口令、同时固定每个人的抱箍。”之所以要同步进行,是要确保电缆位置不偏不倚,并且吃力正好。否则不仅影响供电质量,还影响电缆布设的美观性,不符合规范要求。

  上午10:30,工程最后一段电缆完成固定后,施工人员又前往顶管内作业。据介绍,这段穿越秦淮河的顶管长200多米,电缆顺着顶管布设完成后,要进行送电前的固定检查。而每一处螺丝都要受力均匀,否则也会影响到供电质量。

  为了检查需要在顶管中来回走动,记者发现,顶管内较为潮湿。陈德风告诉记者,长期在地下工作,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潮湿的环境。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感觉。“不少年轻的工人才来的时候,不适应,但是干着干着就习惯了。”

  中午12:00,工程项目部的后勤人员将十多份盒饭装在盒子里,从井口用绳子吊到了井下。几名施工人员蹲在地上,吃起了盒饭。而另一拨施工人员仍在顶管内做检修。当记者问及,沉井下的环境这么差,为什么不爬到井外到项目部里吃饭呢?陈德风说,“我们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同时我们的人员也是分批吃了以后轮换。”

  说到沉井里的环境差,陈德风说,现在的电缆沉井条件已经好很多了。“以前电缆沟很窄的,人都要弯着腰去作业的。2015年以后,南京建的电缆隧道都采用了智能综合监控。我们有安全监控、温度监控、灭火装置,对老百姓的安全用电也是一个提升。秦淮河、长江、江心洲下方,都有我们建的地下顶管和电缆隧道,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经过陈德风等数十人连续多天的地下坚守,南京110千伏雨石线1、2号线在五一当天顺利通过验收、正式送电。以后,南京南部新城地区住户的正常用电将更有保障。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和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或者下载我苏网、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田甜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