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这些经常运用在互联网行业的前沿技术,现在在镇江建筑工地正逐步变为现实。来自镇江市建管处(安监站)的统计信息表明,截至目前,镇江共有7个智慧工地,其中市区唯一一个“智慧工地”位于镇江高新区创新区一期工程。很巧的是,该项目名为“团山睿谷”,其“睿”字即“英明、看得深远”,有那么点儿名符其实的意思。日前,记者前往该项目探秘。
工地入口处的第一道“关卡”,是刷脸考勤系统。工人或管理人员持卡放在感应机前一刷,摄像头捕捉到人脸图像后,随着“嘀——”一声,拨动闸机格栅,工人方可进入。中建八局三公司团山睿谷项目副经理胡冰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对接了镇江市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人手持一张考勤卡,在管理平台里对应一个工资专用账户。将考勤作为工资发放的基本依据,工资专户与工程项目合同备案码关联,环环相扣,数据说话,同时起到防止恶意欠薪、恶意讨薪的双重效果。
据介绍,镇江自去年起全面推行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通过“一卡一户一平台”,准确掌握全市建筑从业人员的本底资料、考勤信息、应发工资信息、实发工资信息、拖欠工资信息等。特别是“一卡”通用的做法,所有在镇江的建筑从业人员在平台内只能拥有一张定制卡,该卡作为此人在镇江所有工地务工的唯一工资发放卡。工人换工地不用换卡,工人在各个工地的工资均打在一张卡上,将包工头代持卡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
工地活动板房旁的一个微型气象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这是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正在实时“捕捉”温度、湿度、风力、风向、噪音、PM2.5、PM10等指标。一旦PM2.5值超过100,安装在工地围挡上的100多个喷淋头便自动开启。3分钟后,尘埃落定,喷淋头自动关闭。据了解,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被接入团山睿谷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APP,“我们对工地所有区域进行了数据收集,进行智能化分析,然后通过BIM立体建模,划定区域后,最终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胡冰说。
让喷淋喷在扬尘最严重的地方,让围挡挡在噪音最频发的地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是最有效的措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工地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标配”了工程质量管理APP,他们可以通过手机,对质量、安全、进度、物料、成本等进行实时管理,最关键的是管理记录直接进行云端存储,管理痕迹不仅实时可见,而且同时永久保存。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团山睿谷项目中的VR安全教育体验馆接待了十多名工友前来亲身体验虚拟环境中的高处坠落、坍塌伤害、物体打击等工地“事故”。
戴上VR眼镜,手持VR手柄,40多岁的电工支在京即将体验触电的滋味。“这里是触电伤害体验场景,请您根据指示,用手触摸一处通电插座。”根据电脑里传来的语音提示,支在京慢慢用手去“摸”插座。“啊!”只听他惊叫一声,身体也跟着颤抖起来。
卸下VR眼镜后,支在京还在喃喃自语:场景这么真实,真让人害怕。支在京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电工行业20多年了,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但是刚才的一番体验,才让他知道“触电”的感觉是这么回事。“我一定会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支在京说。
随后,记者也戴上VR眼镜,点击“高处坠落”模块。经过传感器的传输,记者立即感觉身处高楼,向下看,至少有5层楼那么高。只听电脑语音发出:“这里是高处坠落体验场景,您可以根据地上的指示箭头向前走,体验预留洞口处的坠落事故。”
记者一步步向前“走”,突然,一脚踏空,身体失去平衡,整个人“跌落”在地,强烈的失重感袭来。这时,电脑语音提示:“施工现场常见的高处坠落共有10种,包括洞口坠落、脚手架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随后,电脑语音介绍了如何防范高处坠落的具体措施。
据中建八局三公司团山睿谷项目安全总监杨鹏仟介绍,工地投入20多万元建起这个VR安全教育体验馆,目的是让施工参与者多一些安全意识,多一些避免事故的能力。以实景模拟的方式,让体验者亲身体验不安全操作行为带来的伤害,让体验者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以及紧急情况的安全对策。“相较于以前听讲座、发教材式的安全教育,工人们对这种VR体验更感兴趣。他们都表示这样的安全教育效果更好。”
市建管处(安监站)总工办副主任刘伟告诉记者,智慧工地就像是一个有着超级“大脑”的工地,利用互联网各项技术对工地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今年全省在13个设区市推广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建设,目前已经出台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政策,重点支持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四化”融合发展。根据投资额、技术标准、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省财政将对项目进行奖补。
(来源:金山网;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