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奚欣晨 摄影/黄磊)文化与旅游就像灵魂与载体,沿途风景没有文化就等于旅程没有了灵魂。那么大运河城市的文化与旅游该如何相互融合与发展呢?今天上午(5月6日),“大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扬州举行。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旅游协会、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共同承办,是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三大主题论坛之一。与会嘉宾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围绕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有关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论坛现场
江苏省旅游协会会长张卫国说,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资源。作为首届运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的重点将聚焦在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利用,推动运河沿线城市在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等方面的产品创新,旨在更好地激发大运河文旅产业新动能,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总结出好的经验、探索出新的路子。
江苏省旅游协会会长 张卫国
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大运河文化是千百年来因运河而产生、发展、流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在演讲中表示:“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需要一大批既懂运河文化又懂旅游市场的专业人才。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需要找到抓手,从旅游的角度来说需要丰富内涵,文旅融合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选项。”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 邵琪伟
荔枝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京津冀苏浙皖等沿线省市都在研究制定规划,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促进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发展有机融合,推动大运河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运河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文之河、景观之河、富美之河。
论坛现场
邵琪伟认为,大运河文化完全可以和沿线旅游业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不仅要加快培育运河沿线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发展,还要打造大运河文旅国际品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邵琪伟说:“要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做大做强入境旅游,通过外国游客‘走进来’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化创意是旅游最核心、最鲜活的要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如何看待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中央党校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以“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题就如何认识文化与旅游的价值、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央党校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祁述裕
“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文化如同讲故事的人,旅游如同出版家、图书经销商。”祁述裕认为,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对旅游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文化创意能赋予旅游业最鲜活的元素,使旅游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文化繁荣无止境,旅游发展无穷期,文旅融合是规律使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发动机,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腾飞的翅膀,无论如何表述,在实践中,两者从来没有分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文学在演讲中提出:“想要做到深度文旅融合,走好千年运河文化发展之路,我认为就要让文化的影响力内化于旅游业之中,让旅游的吸引力彰显文化的价值,共同形成文化旅游的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文学
2019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年,如何更好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关注焦点。吴文学表示,文化繁荣无止境,旅游发展无穷期,文旅融合是规律使然。运河文化作为线性、活态的文化遗产,具有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运河与旅游的珠联璧合,将会对千年运河文化的传承弘扬,起着乘数级的放大作用。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王子林在论坛现场还特别拿故宫举例,以“紫禁城文化遗产的守望、传承与推广”为题根据故宫近年来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研究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 王子林
故宫作为中国网红大IP,有关故宫的文物、文创产品以及各种文化类纪录片都深受观众的喜爱。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王子林提出,在进行创新利用之前,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在充分保护与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迈出融合发展的第一步。
文旅融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和生态链,诗与远方是否能够完美结合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贡献才能抵达。期待大运河沿线的所有城市一起努力融合发展,共同传承中华千年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