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王烨)
5月8日上午,致敬经典·《百年百部》江苏籍作家作品分享会在南京市天正小学图书馆火爆开讲,三位江苏籍作家现场传授创作经验,短短一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别说现场的小朋友了,就连课代表这样奔三的大朋友都听得如痴如醉。
或许你要问:“《百年百部》到底是个啥?”
别着急,课代表这就来给你划重点!
《百年百部》的全称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它是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小朋友们精心挑选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时间横跨百年(从20世纪初叶至今),数量多达百部(有一百二十多位中国作家的一百二十多部作品被选中),其中就包括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曹文轩的《草房子》,以及很多新晋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部部经典,本本好看,课代表保证,有了它们,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小朋友们的阅读啦!
这场分享会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南京市天正小学共同举办,祁智、王巨成、王一梅等几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在现场聊起了天,让小朋友们了解到阅读、生活、写作三者的关联。
书=种子 阅读=水+阳光
“如果把小朋友比作稚嫩的树苗,怎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呢?”
《我们的小时候》的作者王巨成老师向在座所有人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真是一个贯穿养娃始终的世纪大难题!
课代表也曾思考过,怎么培养孩子才是合适的?吃穿住行全方位无死角满足TA?or为TA报无数个兴趣班?or带TA到处旅行?好像都对,又好像都缺了点儿意思。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没错,真正的成长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由内生发的。
王巨成老师说:“书里有一颗神奇的种子,这颗种子能让你们长成参天大树。阅读,则是给人生播撒阳光雨露的过程。”
小朋友们呀,听课代表一句劝,珍惜你们的时光,不要急着长大,细细品读经典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有了书香的滋润,生活会更有意义,人生会更有厚度,你们才能更加健康成长哟!
编织故事≠编故事
聊完阅读和生活,胖叔叔祁智再跟你聊聊写作。
想当年,祁智叔叔的《芝麻开门》曾经风靡一时。这本小说简直是都市儿童生活的写照,课代表所在的小学几乎人手一本。小时候的课代表就很好奇,一个大人怎么能如此了解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还能把我们小屁孩的心理描述得如此入木三分呢?
直到今天,课代表才从祁智叔叔本人这儿找到了答案,他说:“我的故事不是编的,而是小朋友们给我的。”
祁智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可爱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居然驯服了小区里十几条狗。惊呆了的祁智老师忙不迭地向他讨教经验,小朋友淡定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每次碰到冲我乱叫的狗,我就抓着它们对吼,嗓子吼哑了回家吃颗润喉片再战,死磕到底,久而久之,小狗们就缴械投降啦!”
这件事既孩子气又很真实,它给了祁智很大的启发:再绞尽脑汁编出来的故事,都不如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鼹鼠的月亮河》的作者王一梅老师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生活是我创作的动力和起点,文学就是生活,观察和记录生活,才能编织出好看的故事。”
老师们说得太好了,课代表忍不住拿起小本本记下了这些话。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本身也是诗和远方。记住时光,记下时光,落笔即是最动听的篇章。
第一次拿起笔,我该怎么写作?
在课代表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常常为三五百字的命题作文而苦恼,明明心里有一堆想说的话,可笔尖一接触纸张,就不知从何写起。
在课代表看来,口语是自由自在、无边无际的,而把它转换成书面语却多了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了表达自由。这也是很多小朋友初次尝试写作碰到的问题,该如何引导孩子们跨过这道坎呢?课代表采访了王一梅老师。
王老师的回答一语点醒梦中人,敲黑板咯:
学好写作就两点,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
写什么?
关键词:观察 联想 情感
对于孩子来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孩子们身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有趣的事情,它们都能成为创作的素材。刚接触写作的孩子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注重观察生活,将点滴生活画面作为创作的起点展开联想,当你全身心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情感也会随之涌现,在三者结合之下尽情发挥就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怎么写?
关键词:阅读 积累
当然,怎么写也很重要!
如果总是停留在口头语言表达上,没有书面语言积累,也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提供不少书面语范本和行文逻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多积累,建立文学审美,培养写作技巧,配合着“写什么”双管齐下,自然能突破写作的障碍啦!
这场精彩的分享会让课代表收获满满,既见到了儿时崇拜的作家,又get了写作秘诀。小朋友们,听课代表的话哦,时光正好,快拿起你的《百年百部》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