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徐州行(四):以生态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05月11日 10:14:31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昔日煤城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从"中国人居环境奖"到"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徐州坚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成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并以生态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4月26号,"'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采访活动· 徐州行"走进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贾汪区青山泉镇白集村,实地探访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的成效。

  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铜山区的北村村就以"采石村"而远近闻名。常年累月的采石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不少生态疮疤。如今经过长期的修复和治理,这个村子不仅修复了采石宕口,而且以它的高颜值和美丽的人居环境,成为了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

  房屋错落有致,一片绿意盎然。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风景如画的北村,以前是一个脏乱的采石宕口。村民刘学勇有着十几年的采石经历,每天起早贪黑,采石三十吨才足够补贴家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出牛力挣苦钱"。后来采石宕口关停,刘学勇和村里人一起转了行。

  刘学勇 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村民:“采石不让干,我就看好了这个餐饮行业。相比较,以前开石头的那个情况,和现在比想都不敢想。以前家里连自行车都没有,现在我们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有轿车。”

  过去的北村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都是泥巴路、到处脏乱差"。  2014年起,北村村开始生态修复,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刘广铎 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党委书记:“围绕打造旅游行业,我们把原来开过的山头全部进行治理。后来我们把山头治理完之后,我们进行了村庄的环境改造。结合我们镇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争取了一些项目资金,把我们村庄的脏乱差彻底改变了,我们三个自然村全部治理结束,达到了美丽村庄的标准。”

  刘学勇 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村民:“我们整个村不光变化大,而且我们全村的人变化也特别大。有搞餐饮行业、旅游行业、养鱼养虾养蟹,现在都不出那种牛力了。”

  近年来,北村村大力发展农旅一体、以旅促农。目前,来北村观荷、吃鱼、游湖的人越来越多,游客日均量已达5000余人,北村村百姓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已超300多人,形成了水产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电商四大支柱产业,全村200多户700多人就近就业。2018年截止至今,全村接待游客量80余万人次,村集体收入15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生态兴村、产业富村。

  刘广铎 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党委书记:“目前我们招来外商,第一期工程准备投资1.5亿,分为水街项目、千米沙滩项目,还有童趣娱乐项目,今后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村带来一些集体收入,带来一些农户收入,同时也产生社会效益。可以说,我们北村村今后就围绕旅游行业,今后亦步亦趋地迈上一个新台阶。”

  和北村相似,贾汪区曾经也是一个大小煤矿集中的区域,常年的煤矿开采,让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伤痕累累。王衍杰是青山泉镇白集村人,曾在贾汪的煤矿里工作了二十多年。2001年,王衍杰工作的煤矿被关停,回到家中的他开始思索其他出路。

  王衍杰 贾汪区青山泉镇白集村党委书记:“煤矿关闭之后,回到村里就打算自己做一些事情。想来想去,就比较看好灵芝这个产业。经过十几年的灵芝种植,现在已经有了50亩的种植规模。平时我们村里大约有二十多个人,有时候十来个人,都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干些零活儿,我们通过网上平台也走一部分产品。”

  眼看着自己的灵芝产业越做越好,而且能带动周边村民们打工,王衍杰心中也多了一份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王衍杰 贾汪区青山泉镇白集村党委书记:“以前在煤矿工作,就感觉特别脏,到处都是灰,鼻子里面都是灰。感觉首先这个环境比煤矿的环境好多了,更重要的是种灵芝是一个健康产品,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我感觉特别有意义。”

  2013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提出将贾汪建设成徐州副中心,打造生态宜居地。昔日的采煤塌陷地,开启了生态转型的华丽大幕。截至目前,贾汪先后实施了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大洞山周边30多个采煤宕口覆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3%,比2011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