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 家乡之变】无锡:从一个老新村的前世今生说起

2019年05月14日 16:13:2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很多记忆已经泛黄,很多变化正在发生。岁月流转,这些人,这些照片,是否有你的时光故事?是否有你的故土情怀?

  时隔两年之后,“江苏最强朋友圈”又要来了!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将于5月20日在南京举行。5月9日起,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系列报道《穿越时光,家乡之变》,带你听时光故事,感受家乡变迁。  

  1981年春天,区别于以往职工宿舍的无锡第一个现代化居民新村在清扬路旁开建,到了年底,108幢6层高的白色楼房全部建成。这个因路而得名的小区,由此成为无锡居住形态的一个分水岭,从此,无锡人对“住”有了新的概念和追求。系列报道《穿越时光 家乡之变》,今天,让我们从这一个老新村的前世今生说起,去感受无锡这座城市城市在居住环境上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扬新村是改革开放后无锡统一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项目建设的总指挥是分管建设的副市长,可以说,这是一个全市性的重点项目。工程从1980年初开始规划、征地、设计,1981年3月动工,当年年底就交付使用。84岁的老人郝素娟是清扬新村的第一批住户,她用诗记录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高楼大厦平地起,美丽新城转眼前,80年代手脚充,独门独户无锡县。”

  郝素娟家是典型的80式房屋结构,房型紧凑,独门、独户、独厨、独厕、独阳台。相比过去简陋的70式,新房子厨房面积扩大了,厕所里预留了浴盆的位置,而且房间可以直接采光。这些设计,在当时都让人眼前一亮。她告诉记者:“80年前,我住在清名桥那里的老式房子,是底层,里面比较脏,虫子都有。”

  郑瀚兴是当年无锡市建筑公司第四工程队的副队长,1981年的时候,正是他和工人们把清扬新村从图纸变成现实。又一次走进自己亲手建成的小区,老郑眼中满是感慨:”那个七十年代造的老的房子,马桶都在楼梯间,楼梯间的每层楼上都有烟囱一样的管道,那边有一个水池,人家的马桶就是倒在那个管道里边往下淌,在那个水池里面洗马桶。清扬新村还是无锡第一个雨污分流的小区,这个无锡市也是高瞻远瞩的。所以这个位置上边,为了清扬新村水污管道分流,搞了一个污水处理厂。”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无锡居民居住面积人均仅为4.14平方米,到2007年,无锡人均居住面积已经提升了七倍,达到30.70平方米。到2016年,无锡人均住房面积为47.69平方米,是全省水平的1.2倍,超过2成的无锡人拥有2套以上住房。

  从楼梯房到电梯房,从自行车棚到有地下车库,从80式到大平层再到复式、别墅,如今,郝素娟眼中的天堂生活早已有另一番模样。2011年,集无锡全市之力规划建设的太湖新城从起步进入加速,2015年,郝素娟的外孙女王洁,搬进位于太湖新城的一个现代化小区,东面是厨房间,颜色比较浅,也容易整理。

  如今,王洁所居住的太湖新城有超过180个小区,配套也越来越完善,已经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相比较之下,今天的清扬新村虽然绿化郁郁葱葱,但设施已经老化,楼房墙体斑驳,铅华尽失,即使如此,郝素娟仍然拒绝子女一起搬走的建议,她选择留在住惯了的老新村。但她也有自己的愿望,希望这个房子能够改造成一个高楼的电梯房,让老年人不用再爬楼梯。

  2018年3月,无锡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无锡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暂行办法(草案)》,这意味着想要加装电梯,今后将有据可依。跟是让郝素娟和她的老邻居们欢欣鼓舞。

  住房,对一家人来说,它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对一个城市来说,它是最基础的构成元素,展示着城市的风貌和变迁,承载着市民的生活和梦想。清扬新村,一个“新”字寄托着当时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一个“村”字则保留了过去集体生活的记忆。时光流转,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它记录下了无锡城市的巨变,也昭示着无锡更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

  阔别两年的“江苏最强朋友圈”又要来啦!

  情怀满格、干货满满!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精彩活动提前剧透

  目前,我苏网、“我苏”客户端均已开辟“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专区,大会专题也即将上线。更多精彩报道,敬请期待~

我苏网“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专区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钱一鸣 无锡台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