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中的江南记忆 南博院长携大咖娓娓道来

2019年05月19日 21:24: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对于文化与历史有了更多的关注与热情。这其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国宝文物,不仅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智慧与匠心,更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见证了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印证了地方历史的光彩夺目!

  今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联合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举办了《梦之蓝--国宝中的江南记忆》论坛,四位文化界名人,带领听众通过国宝文物,领略了江南文化、历史变迁以及匠心精神,献上了一场丰富的文化大餐。

  熠熠生辉的国宝文物,不仅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匠心,更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见证了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首先讲述了故宫国宝南迁的感人故事,传递了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精神文脉。

  提到国宝文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故宫,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在特殊的烽火岁月中,为了保护国宝文物不被战争破坏,故宫曾经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文物南迁,1.3万多箱文物来回两万公里路程,损失却微乎其微。一个月前,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国宝奇旅》正是根据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先生的著作《故宫三部曲》改编的,在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这段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的故事。接下来有请章主席进行主题演讲《故宫国宝在烽火岁月的江南记忆》。

  章剑华表示:“江苏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文的发展,我们江苏、江南的文化记忆,不光是具有水文化的特色,我认为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儒商同道,在乡镇工业、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我认为,这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江南记忆有着很大的关系。”

  每件国宝文物的背后,保存着历史的余温,让我们得以触摸古代人民生活的原生脉络。论坛上,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现场和大家分享了那些隐藏在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

  龚良介绍,我们江南人有很多温润、精致心灵手巧这样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我们有限的文物里面能看到。就像早年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炭化水稻,它证实了江苏鱼米之乡的起源;我们的金蝉玉叶,体现了江南富足人家小女孩的生活状态,当它跟金枝玉叶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有了江南的文化符号。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资格律师、中美文化学者张军以及著名文化学者曹景行先生等嘉宾,也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与台下观众分享自己眼中的国宝故事,诉说远方游子心中恋恋不忘的江南情怀。每当清洗尘埃里的足印,远方的游子都能从故乡的文化中寻找到灵魂的慰藉。作为著名中美学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出庭资格律师,张军先生远在重洋之外,心中依然有着恋恋不忘的江南情怀,张军进行了主题演讲《全球视野下的江南文化》。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江南留下了绝佳的诗词歌赋、动人故事和优美传奇,赋予了她浓郁的诗情画意。江南文化何以能如此延绵流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著名文化学者曹景行先生做了主题演讲《江南文化的延绵流长和生命力》。

  著名文化学者曹景行说:“从江南风景的秀美,它的经济发展以及后来越来越多文化人的集聚,产生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创作能力,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我们今天在谈对江南的记忆,这样的文化对我们来说,是我们民族凝聚的一个力量,也是我们中华文明能够汇入世界文明洪流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几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回溯了江南记忆与江南文化的脉络,让大家一起领略了江南文化的之美,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刚柔相济的江南文化,既养成了江南人温和通达的品性,又养成了江南人果敢坚毅的风骨。希望无论是我们江南的风景,江南的人文还是我们江南的风骨精神都能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记忆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今晚18点30分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荔枝新闻客户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莹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