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沂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06月11日 14:51:26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月6日,记者来到新沂市时集镇郝湖村水蜜桃扶贫园,几位村民正在地里干活,大家干得格外认真,因为这块地不仅是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更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收入。

  2016年,郝湖村被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穷则思变,郝湖村将目光聚焦到临近的小青山林场的水蜜桃产业上,他们通过将农民土地经营权和贫困户精准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水蜜桃产业+股份合作社”产业扶贫新路径。2018年,郝湖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从省级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集体增收明星村。

  近年来,新沂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扶贫开发摆在乡村振兴重要位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通过配强脱贫攻坚队伍、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6—2018年累计完成27241户70856人和27个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3年累计低收入人口脱贫率88.7%,经济薄弱村脱贫率75%。

  配强一支队伍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新沂市坚持扶贫工作党建领航,选派24名市级单位党员干部担任24个村扶贫“第一书记”,为经济薄弱村选好当家人。

  在新沂市高流镇夏塘村碧根果产业园内,夏塘村“第一书记”阚明忠与夏塘村党支部书记王鑫正在查看果树长势。“碧根果的价格较高,现在每斤大概是40元左右,市场潜力很大。”王鑫告诉记者,目前100亩的碧根果产业园共栽植1年苗木950棵、4年苗木375棵。果树明年便可以挂果,预计将为夏塘村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带动村贫困劳力人口50余人。

  夏塘村于2016年被评定为徐州市经济薄弱村。为了脱贫摘帽,在“第一书记”阚明忠和各后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确立了发展碧根果种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径。为此,村两委在村内流转出了100亩土地进行碧根果品种的引进、栽培试验,并在林间套种花生、玉米等进行立体种植,实现收益最大化。

  “我们夏塘村通过碧根果产业园、汽车驿站等项目,一定会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阚明忠信心满满地说。

  选准一个产业

  新沂市双塘镇双井村是徐州市经济薄弱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足3万元,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万元,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

  双井村集体收入的增加,离不开葡萄产业的壮大。该村地处双塘镇东部,土壤肥沃,矿物质含量丰富,耕地面积7100亩。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深挖自身优势,把葡萄产业定为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

  双井村党支部书记侯尤卫说:“我们流转了1100亩土地发展葡萄园,吸引低收入农户入园务工,有效解决了一般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近年来,新沂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经济薄弱村发展有机稻米、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花卉苗木、健康养殖五大领域特色农产品,努力构建“一村一品”格局。

  搭建一个平台

  为了帮助贫困户精准对接扶贫项目,新沂市把各村各户的脱贫需求收集分类,汇总成具体项目后,摆进“扶贫超市”平台,让各种扶贫力量自主选择自己能完成的项目去落实,就像选购商品一样去对接,形成了一把钥匙解一把锁的“项目+脱贫”模式。

  时集镇陈墩村是全省经济薄弱村,为帮贫困户摘掉穷帽子,该镇把发展温室蔬菜大棚进行“扶贫项目化”。陈墩村党支部书记蔡韫阳介绍,这个项目被帮扶单位认领后,利用200万元专项资金建起大棚,租借给低收入农户经营,并定期请农技人员教授最新蔬菜种植技术。一年下来,每亩收入2万元以上,比之前收入高出四五倍。

  新沂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有1.7万一般低收入农户1.8万脱贫项目进入“扶贫超市”;36个镇(街道)、121家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7700人从“扶贫超市”认领了脱贫项目,实现了脱贫“需求”与帮扶资源的双向有效配置。通过创新“扶贫超市”精准脱贫模式,新沂市在全市253个村搭建了“扶贫超市”平台,构建起大扶贫格局,有效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增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