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王烨)6月27日下午,第九届江苏书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举行首场活动,主讲嘉宾是“书香江苏形象大使”、著名作家赵本夫先生。
赵本夫简介:赵本夫先生是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代表作有《天下无贼》《刀客和女人》《走出蓝水河》《青花》《飞花如蝶》《卖驴》《地母》三部曲《天漏邑》《西部流浪记》等。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天下无贼》,电视剧《走出蓝水河》《青花》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此次大讲堂活动,赵本夫先生带来《中国文学之我见》的主题演讲,以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当中的中国文学为主题,讲述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并从作家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评价。
中国的作家要有文化自信
赵本夫很低调,但是很自信。
有一年,他到北欧访问,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北欧一位秘书长,秘书长很遗憾地表示,可惜是中文,自己看不懂。赵本夫通过翻译告诉对方:锁到箱子里,等你的孙子学会中文,拿出来再给他看,还是好作品!秘书长听了哈哈大笑道:赵先生真是太自信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当代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学生态,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是在这发展过程中,许多中国作家一味模仿西方文学作品,妄自菲薄,逐渐失去了中国文学的个性。
他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他说:“我们应当欢迎国外的文化和文学,但中国的作家和文化人,更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趋同,才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好的作品应具备想象力和对文学的信仰
在赵本夫眼里,好的作品有两点评判标准:
一是诗性的想象力。他说:“做人要实,为文要虚。”,饱经沧桑的人也不会经历所有的生活,所以要把思路打开。
二是宗教感。这里的宗教,不是基督教或是佛教,是一种执着,让人崇拜的精神,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为什么中华民族五千年不倒,他认为是源于一种执着的精神。
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无论经历多少苦难,中华民族都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对每个人都有启发,对文学作品也是一样。
作家不可缺少地域的滋养 但不能过于迷恋地域
讲座最后,一位读者向赵本夫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作者长期持续关注地域性创作,这对写作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赵本夫说:“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地域的背景,那是一种缺失。地域文化背景是很丰厚的,几千年来发生了很多事,这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滋养。当然,过于迷恋地域也不行。一个作家一定要走出去,站在更远的地方回望故乡、回望童年,这时你会忽然发现某一个故事某一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价值。”
他认为,一个真正好的作家,一定会走到更远的地方,从远处回望家乡,最终实现超越,从而具有广泛性和人类普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