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上刻有三个字,其中的“秀”“居”容易辨认(“广陵韶华”供图)
“檐子门上的字应该是‘蔚秀居’。”昨日,正在南大读博的谢文逸称,扬州的文史爱好者发现了晚清盐商方尔咸故居的一个疑似遗存。这个砖雕檐子门应该是方宅北路花园内(现在已用作民宅)的西组建筑遗存,他们已向文保部门汇报。
发现
方宅墙上砖雕刻有三个字
方宅疑似遗存砖雕檐子门,是一位网名叫“广陵韶华”的文史爱好者发现的。3日,他在渡江路44号附近发现,方宅故居一个久不开放的院子打开了门。因对方氏住宅等盐商故居比较熟悉,他就走进去看,发现工人正在修缮院落,临走时一抬头,发现了墙上的砖雕。
“砖雕镶嵌在墙上,上面有字。”“广陵韶华”凑近细看,感觉这处镶嵌在墙上的砖雕应该是方宅的遗存。砖雕上面的字,第一个字比较模糊,第二个字是“秀”,第三个字是“居”,他又询问了周边的居民,都说以前没留意到这处砖雕。
“可能是在修缮时,外墙皮脱落,它才显露出来的。”“广陵韶华”将这一发现发到了文史爱好者群中,激起了群友的热议,其中就包括谢文逸。大家认为,这可能是方宅的遗存——檐子门,还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古宅檐子门。
独特
扬州檐子门上一般不刻字
“这个檐子门,当时应该是通向东边院落的。”对扬州古宅院落颇有研究的谢文逸说,方宅位于引市街33号,挨着渡江路,建于晚清。宅主方尔咸是扬州人,住宅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
有记载显示,该宅坐西朝东,八字砖刻门楼东向,建筑分南、北两部分,南为住宅,北为花园。西组建筑南向,两间一厢,现用作居民住宅。
“发现的位置,应该是现在用作民居的西组建筑。”谢文逸说,透过脱落的墙皮,能看到中间的红砖,应该是用作民宅后,中间用红砖堵上,形成了一组墙隔开,这个砖雕檐子门可能就是那时留存下来的。
通过仔细辨认,谢文逸等文史爱好者认为,这三个字应是“蔚秀居”,非常独特。之所以说独特,是因在扬州的古建筑中,檐子门上的门楼多在大门和腰门出现,本地的檐子门砖枋上不带字,而这个上面竟刻了字。
“皖南苏南浙北的檐子门,更多、更繁复华丽,大多带字。”谢文逸说,这些地方的檐子门多是四字吉语,极少见到三个字的,大多刻在砖雕门楼砖枋上。
分析
或与北京“蔚秀园”有关?
当年的方宅,在盐商住宅中比较独特,为何砖雕上有“蔚秀居”三个字,谢文逸等文史爱好者分析,可能与方尔咸曾进京赴试经历有关,其兄方尔谦曾经长期居住北京做袁世凯幕僚。“北京以前有个王府花园叫蔚秀园,会不会是因为见到了蔚秀园,回到扬州后建了个‘蔚秀居’?”谢文逸说,之前没听说过方宅中有这几个字。大家推测,这可能是方宅一个遗存的檐子门。
根据相关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方尔咸中乡试第一名,次年赴京会试,结识梁启超、谭嗣同,诗酒唱和,同游京都。为求富国强兵之道,曾客游武昌,入张之洞幕数年。“在北京呆了很久,将‘蔚秀’借至扬州也很有可能。”谢文逸说,他就是根据方尔咸的这段经历,推测出第一个较为模糊的字应该是“蔚”。
待查
是否遗存?文保部门将查看
在“广陵韶华”看来,这个新发现对了解方宅的历史有很重要的价值,砖雕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也很有历史价值。
“方宅的主人,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广陵韶华”说,相传他与袁世凯有着不一般的关系,还是瘦西湖凫庄主人的舅舅。方尔咸对扬州有很大贡献,返乡后,一度致力于兴办教育,振兴实业。辛亥革命后,扬州成立淮盐科,当时的扬州军政分府都督徐宝山委托他负责,他分利其中,成为巨富。民国十六年(1927),方尔咸病逝于这个故居。
“广陵韶华”说,他曾多次路过方宅,未曾发现过这个砖雕门枋上的字,若是方宅遗存,建议相关部门加以保护。“我们已经向市文保部门汇报了。”谢文逸说,方宅是市级文保单位,文保部门表示将派人去查看。
该处带字砖枋的檐子门是不是方宅的院落遗存?仍有待文物部门进一步调查,本报也将继续予以关注。
【读报词典】
方氏住宅
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引市街33号,建于晚清。宅主方尔咸(1873-1927),扬州人,字泽山,号无争,别号“二方”。方氏住宅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坐西朝东,八字砖刻门楼东向,建筑分南、北两部分,南为住宅,北为花园。南部住宅现存前后三进,第一进厅房,面阔五楹,进深七檩;第二、三进为“明三暗五”布局的二层楼屋,面阔五楹,进深七檩,两侧均有厢楼,楼梯设在东侧。北部花园,砖雕门楼,两侧磨砖八字墙。砖雕门楼,面阔三楹,上部雕丹凤,中刻花卉梅、荷、菊、牡丹,下雕福、禄、寿三星人物。园内有花厅三间,园北有两组并列的附属建筑,东一组建筑南向,三间一厢;西组建筑南向,两间一厢。现用作居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