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区复兴新村目前正在实施老小区改造,7月12日,施工人员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发现一块石碑。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碑呢?一起去看看。
记者跟随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赶到复兴新村321幢楼道路施工地点看到,一块石碑镶嵌在路面上。据住在底楼的市民孙先生反映,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他无意中发现了这块被遗弃的石碑,将它捡回来放置在家门口用于铺平路面,如果不是这次小区道路改造,大家都已经遗忘了这块石碑。
市民 孙华盈:我搬到这边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当时搬来的时候,我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是文物,这块碑一直在那边的。
通过现场对比鉴定,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表示,这块石碑距今已经有150多年历史,是一块清同治年间的海关石碑。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海门海关是清代江海关的分关之一,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海门镇复兴街南段,有两棣七架抬梁式砖木结构平房,临街墙有两方石碑,分别立于清道光十七年和清同治五年,石碑上刻有海关征收过境货物税款和严禁侵吞国家课税的条文。
海门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 陆卫辉:这是一块清代海关的石碑,十几年之前上面是有字的,现在走的人多了以后,上面的字都被磨损掉了。
记者看到,尽管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还是能够依稀看到文字轮廓,保留着当时的痕迹。目前,石碑已经被热心的市民孙先生捐给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市民 孙华盈:现在道路施工改造,国家需要、就捐献出去了。
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年代久远,石碑的修复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但还是会尽最大努力,去还原石碑原本的面貌。遗憾的是,当年海门海关立于清道光十七年的那块石碑至今下落不明。
海门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 陆卫辉:以后找到拓片之后可以帮它复刻出来的,所以先收集起来,对热心市民提供线索也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