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专稿 记者/祝亦楠
智能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软件技术是智能变革的重要内在驱动,7月18日,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决赛期间,2019中国软件产教互动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智能时代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如何培养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
会议现场
产教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重要制度保障,有效打通了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中梗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建设的基础。当前,职业教育进入大改革大发展时期,亟须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可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时候了。
下一阶段,教育部将从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等多个角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长期以来,江苏省在软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大力支持全省高校与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社会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化教育和定向培养;鼓励和促进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加快自主培养;依托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在更大范围推优选能,形成强大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支撑。为了更好地促进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更好地推动产业资源的汇聚与集约利用,未来将加快落实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多举措、多方式在育智引才上下功夫。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认为,高校应该深刻认识与思考智能时代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深入产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为国家和行业培养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主体,牵引软件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协同建设,共同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陈钟
有多好的智能人工,就有多好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陈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兵从数据、算法、计算能力、产业等AI发展核心要素角度做了国内外AI发展对比。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美国领跑全球,中美有差距,而人才是关键。南航于2018年7月2日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国际化水平高、数学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全面、实践水平强、注重交叉融合、行业特色鲜明为目标,旨在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工智能专业领军型人才。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
“如今,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迅猛,国外巨头争相布局AI基础层与技术层,而国内公司主要聚焦于AI应用层的建设。目前,中国现阶段AI人才严重不足。”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同样重视人才培养。目前,东软正通过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面向高校展开创新创业合作等方式,面向新技术应用需求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诉求提供专业化支撑,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北京课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睿
从本科生培养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人工智能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对于人工智能教育,聚焦大学生IT人才培养的北京课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睿从技术、产业、人才、本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分析。在他看来,本科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应该培养算法工程师和应用工程师,人工智能科学家不应作为本科教育的培养重点,可以从研究生阶段产生。本科人工智能教育的重点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