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7月24日,中国青年报在微博上发起的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引发网友热议。在目前超过30万的投票中,超过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1/4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不想跟别人交流、社团活动缺乏兴趣,这些平常看上去仅仅是“丧”的情绪,叠加起来可能成为抑郁症的“火苗”。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专职老师严宇虹告诉记者:“一般来心理中心求助的学生,他们的问题可能有学业上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有情感上的,也有因为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所带来的,这样的情况会比较多。”
以南京大学为例,在新生入校时会进行心理普测,筛查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并进行追踪,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更主要集中在适应性的问题,可能以前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好,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厉害了,或者在某一次考试当中竟然倒数了,可能这种压力和冲击会形成一个很大的落差,会引发不适。”严宇虹介绍。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应该让学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多一些主动求助,不要等要引发更深的创伤时才暴露出来。在江苏,包括南大、东大、南师大在内,几乎每个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抑郁症有比较成熟的一条龙干预方式,有的高校心理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医生,当学生有轻度抑郁症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慢慢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也表示,在全体学生中会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2010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咨询和服务工作。
9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从队伍建设、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评估评奖、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发展。今年,江苏就进行了“坚韧之美,你我同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行”主题教育活动。
高校的心理咨询室相关人员也表示,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基本都能给到最专业的帮助。但实际上真正促使学生改变的,心理咨询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其实还需要学生自我的支持系统。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一定要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系统,比如在情绪低落时选择互相倾诉或者是一起出去走走、享受美食等,都是有疗愈功效的。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