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有处 虚实相生——你不可错过的戏曲之美

2019年07月26日 16:20:3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对于很多人来说,戏曲似乎是一门颇有距离感的艺术,很难get其中奥妙。曾经也抱有同样想法的小编感同身受,幸运的是,去年首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带来的诸多精彩剧目,让“戏曲小白”初次亲历戏曲之美,浅尝梨园美好滋味。

  紫金文化艺术节的一年之约再次临近,一大波精彩剧目即将来袭。上车之前,小编想邀你一同做好功课,聊聊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戏曲之美”。

  受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影响,戏曲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一样,并不苛求形似而追求神似。故而戏曲之美,在于“写意”,在于那一份虚拟性,在于那一份想象力。

  舞台有限 戏曲无边

  戏剧离不开舞台,而舞台与戏剧之间又天然存在着矛盾:戏剧通过舞台表演来反映生活,但舞台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戏剧情节的时空跨度往往很大,而舞台上的时间与空间总是有限的。

  为了化解这个矛盾,西方戏剧给出的传统解决方案就是“三一律”,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同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时间的跨越在场与场的间歇中度过。


西方戏曲舞台

  而中国戏曲则是利用一种假定性,即和观众达成这样一个默契:把舞台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当作不固定的、自由的、流动性的空间和时间。在戏曲的演出中,说它是这里,它就是这里,说它是那里,它就是那里。一千里路虽然很长,说它走完了,它就走完了。从门口到屋里,虽说路程很短,说它没有走完就没有走完。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

  一个圆场,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夜尽到天明……

  虚实相生 灵犀相通

  如果说是假定性赋予了戏曲艺术创作的无限自由;那么虚拟性,则是让创作者和观众“脑洞相通”,利用人类共有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完成台上、台下的超链接。

  戏曲的虚拟性,首先在于表演。与如今大家熟悉的当代影视剧不同,戏曲演员并没有实景、或者造景来帮助“入戏”,而是主要依靠表演来构建情境。比如演员手中一根马鞭就表示正在策马奔驰,握一支船桨就意味着荡舟江湖。尽管舞台上没有马和船但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观众完全能够领会


戏曲演员执马鞭,便是还原了骑马的情境

  其次,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也具有虚拟性传统戏曲舞台大多不用布景常常只几件道具,最典型的便是“一桌二椅”结合演员不同的表演动作可以展示出不同的环境可以表现剧中官宾主宴会、家庭闲叙、战场杀敌,等等不同场面


京剧《贞娥刺虎》 暗藏杀机的洞房场景

  再次戏曲舞台的时空本身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传统戏曲舞台上,时间、地点、情境这些信息并不具体存在,但对于懂得欣赏戏曲艺术的观众来说空荡荡的舞台上“情景生动”。观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出从而获得更加丰富隽永的审美享受。戏曲便是这样,在有限的舞台上,借观众的联想来完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

  京剧《三岔口》就是充分利用了戏曲虚拟性的特点,同一舞台既是郊外又是客店,空间的转换全凭演员一系列虚拟动作表现出来;剧中两位主人公的格斗整整打了一个晚上,舞台上时间却只有几十分钟;尽管演员是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表演黑夜中的一场搏斗,但通过演员绝妙的动作,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目睹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成功地表现了剧情,塑造了人物。


京剧《三岔口》

  舞台艺术从来都强调台上、下的互动氛围,而戏曲的特别之处亦在于此,借由虚拟、想象,达成灵犀相通。懂得欣赏的人,也一定拥有迷人的脑电波。

      (编辑/蓬松熊  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 曲艺篇》、《艺术学概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