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今天,我们推出对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人民网:贯彻江苏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访谈 ,今天我们的专访嘉宾是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陈书记,欢迎您!
陈利根: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人民网:陈书记,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想请问您,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南京农业大学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定位?
陈利根: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开创了我们国家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的先河,也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之一,南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已成功进入U.S.News“全球最佳农业科学大学”前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七大战略部署,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们正好处在两个优先发展的结合点上。在这一背景下,农业高校自然就成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桥头堡与主阵地,也承载着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责任,肩负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使命。
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必须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南农作为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是服务教育强国的主动作为,也是我们南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今年下半年,学校即将召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我们也将确立学校的建设目标,我们就是要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主动融入国际坐标系,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努力在江苏高等教育的“高原”上,隆起南京农业大学的“高峰”。这个目标的确立,应当说是南京农业大学从单科性大学到多科性大学,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接续的努力奋斗中,不断探索和确立的新的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
人民网:不管是全国还是全省教育大会都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请问南农在这方面都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陈利根: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我们学校迅速召开了一流本科教育推进会,聚焦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大为、大德、大爱”接力者的育人目标。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要以“大先生”育“大人才”。我们建立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师德长效机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弘扬师道尊严,隆重举办教师节盛典,我们也开设了“师德大讲堂”;树立师德典型,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与最美教师评选;建设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举办了“立德树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思政培训班,我们跟井冈山大学也共建了教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全方位打造师德高尚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第一个方面是创新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我们把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融入到思政课程之中,这些公开课用“红船”话剧把党的诞生这样的故事,以及音乐党课等舞台形式演绎思政课程,在师生中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第二个方面,我们不断完善“三全育人”的大格局,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打通壁垒,加强协同。目前,我们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部下班,下到本科生班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接下来我们还希望要把我们的教授,每一个教授深入到班级里面去,让我们的全体教师“全员育人”。第三个方面,我们也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农业大学有农业大学课程自身的特色,我们也形成了以茶文化、农业稻作文化、饮食文化等一批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同时,我们也注重提取大学文化的思政给养,凝聚了传统的青霉素飞越驼峰航线(精神),因为我们国家第一支青霉素菌种就是我们的教授、我们的先人飞跃驼峰航线到了国内才生产出来的;我们有动物西迁、纵横数千里(精神),在抗战时期农业大学很多农场宝贵的家禽、畜牧品种,从南京一直赶到重庆,这是非常感人的事迹,保持了很好的种子资源;我们有北大荒七君子守边疆、战天荒、建粮仓的时代精神,因为在(19)57年这一批南农的毕业生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坚持要到边疆去建设边疆,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些精神在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三是建设“新农科”,推动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我们坚持以新理念抓总体布局,出台了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二十条意见,全面推进“大国三农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我们积极搭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本研衔接的人才培养路径,推进人才培养与“三农”事业和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我们紧跟需求调整现有专业布局,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智慧农业专业等等,优化农科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书院制荣誉学院,推进智慧教学建设。另外,我们也通过世界农业奖这个对话平台,加强了与世界涉农大学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也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等等。
人民网:陈书记,此次全省教育大会也提到“要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南农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的百年老校,想请问您在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接下来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利根:好的,学科建设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南农这么多年通过自身努力,也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目前,我们学校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全球前1‰。我们的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们有7个学科领域进入A类,其中有4个学科领域获得A+,应当说是非常好的。如果A+学科数来算,我们在江苏高校中能排到第二。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学科建设要真正跟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努力。首先,是做好学科建设的生态布局。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科既有“种树”的高度,又要有“种草”的宽度,我们希望以优势学科为牵引,科学定位文理工科,加快推进学科的综合化,重视哲学、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建设,逐步形成“强势农科、优势理工科、精品社科、特色文科”的学科生态布局,在保持我校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学科综合,扩大我们办学影响。
其次是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我们要让学科建设更有生命力,应当说建设新兴交叉学科是关键。我们要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科技、工程技术去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优势学科,保持优势领域的世界一流;推动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等新兴交叉学科。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推动的、前期投入也很多的作物表型组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就涵盖了生物学、数学、光学工程、统计学等11个学校现有的支撑学科,以及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等9个应用学科。
同时,我们也推进学校学科建设的系统工程。我们采取了“分类、分层、分阶段推进”的发展路径以及“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发展策略,来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引领计划”“优势学科振兴计划”“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和“基础学科提升计划”,努力建设一流学科,为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人民网:应该说,南农大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是十分鲜明的。请问陈书记,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服务三农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陈利根:服务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资源供给的问题、路径探索的问题以及智慧支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我们一是要让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更加精准的对接国家需求。我们鼓励老师开展自由探索,同时也在逐步改变以前自下而上的、零零碎碎的“小科学”或作坊式科研方式,现在形成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大科学”意识,围绕国家需求开展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刚刚我讲到的南农正在做的作物表型组学的研究,以及我们牵头成立的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就是我们的一些探索,目的就是希望更加精准的提供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资源与研究成果。
二是我们要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间,让大家看看乡村振兴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在江苏每个地级市,在安徽、云南、贵州等20余个省市地区,建立了教学科研、综合示范、特色产业等各类基地100余个,这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的条件基础与重要支撑。
南京农业大学地处江苏省,在长三角发达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前沿,可以说具有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经济、资源与地域优势,我们的目标就是立足江苏,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效应,通过“东西联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出南农的声音、做出南农的贡献。
在这里面,我们首先讲到的要“东部发力”。东部发力就是立足江苏,依托江苏地域、经济、气候优势,精心设计乡村振兴的样板。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先后在南京浦口区、六合区、苏州常熟市、淮安盱眙县、常州市金坛区等地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我们就是努力在江苏率先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典案例。
“西部联动”,就是立足我校定点扶贫的贵州麻江,假期里我们还有一大批教授专家就在麻江。我们也希望通过学校优势的科研成果,比如菊花、稻米、红蒜的产业推广,以及研究生支教、干部挂职等方式,探索服务西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学校已经连续2年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十大典型项目,每年只评十个项目,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入选了。我们也希望努力通过“东西联动”,形成面向全国服务乡村振兴的辐射效应。
三是我们要提供服务乡村振兴的南农智慧。在过去100多年的办学当中,我们也围绕这个主题在做这方面工作。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我们开展的“科技大篷车”工程,还有在江苏开展的“百名教授兴百村”品牌项目,还是我们现在构建的“双线共推”与“两地一站一体”的服务模式,这些都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农业部在文件出台里都采用了我们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应该说,长期以来,南京农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围绕两个关键词,就是“大学”与“大地”,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培养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应用于“三农”事业。
南京农业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切实加强“双一流”建设步伐,竭尽全力为推动江苏的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贡献我们南农的力量。
人民网:非常感谢陈书记和我们的分享!在全省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我们也相信,南京农业大学将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描绘出更美的“服务三农”新篇章。最后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陈利根: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