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柬大使馆发来感谢信,只因这群泰州医生的“暹粒十二时辰”……

2019年07月31日 14:20:32 | 来源:健康泰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月28日,一封来自中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馆驻暹粒领事办公室的感谢信越过千山万水电传到泰州市卫生健康委,从而揭开了一个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

  靖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王璐讲述了发生在7月21日那天的事情:

  当天下午1点,柬埔寨暹粒荔枝山景区一辆满载中国人的旅游巴士发生车祸,司机事发后未报警,逃逸,导致伤者在事故发生一小时后才被当地警察发现,随后被送往暹粒省医院和吴哥国际医院救治。我院在柬的中医援柬医疗队第一时间参与了伤员抢救。

  我刚到医院套上白大褂,救护车就到了,映入眼帘的景象触目惊心,一名躺在担架上的女孩,头面部血肉模糊,我和当地医院的陆医生立刻上前救治,但是在检查生命体征后发现颈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到边,遂告之其父母已然没有希望,可是其父母一直不肯相信,不停要求给女孩做心肺复苏,那一刻,我的内心隐隐作痛,虽然以前也遇到类似情形,但在异国他乡,却让人倍感无助和悲伤。

  随即我们救治同车送来的另一名12岁小男孩,发现小男孩头皮挫裂伤,立刻给予清创缝合,后来得知随行的爷爷奶奶行踪未明、生死未卜,非常无助,一直拜托我们帮寻找,帮助救治的汪医生一直陪在他身边、安慰他。

  当天下午3点,中国领事馆的刘参赞和莫领事来到医院,告诉我们由于暹粒省省医院的其余七个病人语言不通,省医院无法治疗,要求我们派员将这些病人转至吴哥国际医院。我随救护车到暹粒省省医院先行诊疗,其余3人留在吴哥国际医院继续救治。

  到了暹粒省省医院,眼前的医疗环境让我瞠目结舌——破旧的楼房,简陋的诊室,空气中充斥着消毒水、汗水、血液等混杂的异味,病床上、担架上、地上随处可见外伤的、昏迷的、高热的病患,若不是看到了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走动,真不敢相信我们走进的是一家医院。这时我才明白,此次援柬的必要性和真正意义。

  受伤的中国游客得知领事馆参赞和领事邀请了中国医生到了暹粒省医院,精神一振,他们知道自己有救了。一位年迈的伤患一直在说:“感谢祖国!感谢政府!感谢医生!”那一刻,作为一名援柬的中国医生,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一位老奶奶赶上前来,激动地向我们询问其失散孙子的下落,我赶忙上前告诉她:“不要担心,你孙子在吴哥国际医院,受了些轻伤,已经进行了救治,不用担心。”随后,我拨通了汪医生的电话,让奶奶和孙子通上了电话,奶奶边哭边问候孙子,在一旁的我也不禁跟着一起流着泪,仿佛是自己找到了亲人。

  在诊治的过程中发现,一名伤者颅脑外伤,全身挫裂伤,深昏迷,上了简易呼吸器;一名70多岁的老奶奶,躺在平车上,一直在喊脖子疼,给其做了B超,却未进行其他检查……三个小时过去了,伤员们胡乱地躺在抢救室里,除了三个人做了B超检查,却都未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通过询问,我初步考虑其中一位伤者颈椎骨折、一位伤者腰椎骨折,急忙通知吴哥国际医院,不一会,救护车带着相应的固定设施赶来,帮骨折伤患固定好后转至吴哥国际医院救治。由于医疗水平的低下,医疗设施的不完善,救护车来来回回三次,才把病人都安全转运至吴哥国际医院。

  晚上8点多我回到了吴哥国际医院,大家都忙得汗流浃背,转回的伤者均已得到救治和安顿。田主任一直留在危重病人身边,以便随时救治;杨医师在忙完病患的救治后一直忙着教当地医生使用呼吸机及除颤仪的技巧,开医嘱等;汪医生一直在安慰伤者,与伤者进行沟通。

  在吃饭的当口,我才想起杨医生本身就是病患,为了不影响急救工作的开展,也为了不占用宝贵的医疗设施,杨医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陆续给自己注射了“曲马多”“酮咯酸”,又静滴了“654-2”,但即便如此,他还是痛得大汗淋漓、脸色苍白,他用行动阐释了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崇高职业素养。杨医生笑言:“自己也是病患,晚上该住医院。” 他坚持留下继续看护病重患者,我们三人拗不过他,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

  晚上11点,援柬工作群里,大家还在激烈地探讨此次救治工作,关注伤患病情,得知在院的病人都相对平稳之后,才渐渐放心。

  经历了这惊心动魄十小时,我内心久久难以平静,顿时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些。我看到了人性中闪耀的光辉,感到了强大祖国带来的自豪感,也伤感于遭受不幸的同胞。

  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来自泰州市第四批援柬医疗专家组的靖江市中医院医师:田跃军、杨建江、王璐、汪玉婷子。

田跃军

杨建江

王璐

汪玉婷子

  (来源:健康泰州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