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夏日正酣,为了一个月后的相逢,各大院团的排练厅里活跃着备战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身影。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提纯和浓缩,好戏、好角即将在秋天亮相。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戏曲人的夏天,从来都是在汗水里浸泡着的。旧时剧院戏台条件简陋,对戏曲人尤其是考验。练功还算好,只需便装即可,而真正登场时,层层叠叠的戏服、厚重繁复的妆面,无一不是负累。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闷热的暑天,光是“扮上”就耗尽“洪荒之力”,更不消说再调动全身的精气神,唱、念、坐、打全情投入地演一场。
戏曲名票何时希先生曾经在他的《梨园旧闻》中提到:“经过化妆的演员在台上演出,如果头面大汗淋漓,把粉彩冲成花鸡蛋儿,应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汗俗称‘急汗’、‘极汗’、‘虚汗’、‘慌汗’,是台上所大忌,同时也证明演员对这台戏没下过苦工,所以心慌意乱而致汗腺失控。”在他看来,“出汗”关乎戏曲演员的职业素养。即便是夏天,在台上“演出汗”,也事关“功夫”,一个有素养、有根柢、有经验的演员,是不应在台上淌汗的。
如何才能达到夏日登台不出汗的境界,是每一个戏曲演员都需要攻克的难题,即便名角也不例外。著名京剧小生姜妙香先生,也是梅兰芳先生的老搭档,曾专门谈过这个问题,原先夏天扮戏也没有风扇设备,面上汗不干,抹粉、涂脂、画眉都很困难,还没上台,“难题”便横在眼前。而他自有一套“心法”,可以使“汗、我两忘”。诀窍是背台词、想场子身段,把自己置身于戏中,忘形于戏外,把这无汗的扮相一直带到台上,如果台上不出岔子,这个汗是可以带回后台卸妆时而大出的。
姜妙香与梅兰芳
在姜妙香眼中,梅兰芳先生“才是好角儿的份,汗总是听他指挥的”。即使一出头本《虹霓关》演完,闹了半天“枪架子”(指持枪对战的武打表演程式),梅兰芳先生面上依然能够保持无汗。二本卸靠改丫环(换行头装扮),身上服饰轻松多了,他在后台听听东方氏唱西皮慢板,悠然自得,也不出汗。只有在真正演完卸妆时,他心神一放松,这个汗才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连水衣(京剧贴身衬服)都全部浸湿,脱不下来。姜先生戏言:“敢情汗这个东西也是欺人(功夫不深和心浮气躁的人)和捧好角儿的。”
梅兰芳 《虹霓关》
说到底,戏曲舞台上的“驭汗术”需要的是凝神入戏。既然“人在戏中”,夏天什么的大概也是不存在了吧。
(本文内容来源/何时希《梨园旧闻》 编辑/蓬松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