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推介!四级一体化审批服务“淮安样板”就是这么高效!

2019年08月06日 14:57:46 | 来源:淮安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近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纷纷转载文章《一门一网一次就近办 江苏淮安打造四级一体化审批服务新样板》,聚焦淮安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小布现将原文转载如下,且看淮安如何通过构建“一体化”、编织“一张网”、推进“不见面”,打造审批服务新样板。

  实现“一门一网一次就近办”审批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深化审批服务便民化的一项重大改革行动。围绕该目标,淮安市持续推进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建设,已建成1个市级政务服务中心、8个县(区)级政务服务中心、97个镇级为民服务中心、1596个村级便民服务点,全面构筑了完善的审批服务纵向体制体系架构,并实现与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融合,基本实现淮安全市域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有级无界、零距离与足不出户”的审批服务新目标、便民服务新样板。

  作为淮安市政府2019年十件要事之一,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强化为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该工作自去年启动以来,市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改革要求,坚持系统化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和四级联动,推动各项改革持续深入、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构建起“以市为龙头、县区为骨干、镇为基础、村为补充”的政务服务一张网的“市县镇村四级一体化”现代审批服务体制体系新格局。

  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有哪些亮点和成效?又将为办事群众和企业带来哪些便利?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构建“一体化”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8年6月,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要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此,走在全国审批制度改革前列的淮安积极响应,开启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的淮安实践。

  2019年,淮安市将该工作列入市政府2019年十件要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审批服务一体化建设。

  事实上,随着淮安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早在2014年,淮安市就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大厅之外无审批”的目标。在县区,涟水县把县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典范;金湖县规划新建了5.5万平方米的市民中心,将全县52个部门、30家中介机构的477个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中心。

  “从市、县两级看,淮安市政务服务体系已十分完备,要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关键要补齐镇村短板。”在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守美看来,推进全市域审批服务一体化,既是淮安市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能力和审批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淮安市审批服务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

  改革中,针对镇村两级审批服务的短板,市行政审批局以新一轮乡镇优化布局为契机,加快镇级为民服务中心和村(居)级便民服务代办帮办站点建设。在镇(街道)级层面,该局全力推动各镇(街道)按照“1办5局1中心”镇级体制总体改革要求,在布局优化后的66个镇建立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分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规划建设500~1000平方米不等的实体大厅,将147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办理。同时,按照“1122”标准规划建设村级便民服务点,即1间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用房、1台自助终端机、2台电脑、2名代办服务员,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导、出具证明以及帮办、代办等服务。

  目前,淮安市已实现四级行政审批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7月3日,在淮阴区政务服务中心淮高镇分中心,洪涯村村民高从元正带着哥哥高从志办理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申报。“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高从志对该中心给予高度评价。据中心主任曾凡东介绍,该中心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涉及所有镇级政务服务事项,自4月份运营以来,办件量超12000件。

  办事村民在淮阴区政务服务中心淮高镇分中心接受服务

  “建设各级审批服务实体中心与实体大厅是保证审批服务‘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是解决分层集中办事与就近办事的平台与载体。”市行政审批局综合审批处负责人张静介绍说,四级审批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到村头、家门口办事。

  编织“一张网”

  实现群众办事“零见面”

  “一门一网一次就近办”不仅是国家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淮安市推进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的重点之一。其中,“一网”即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

  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近年来,淮安市政务服务网越织越密,纵向实现上连省政务服务网、下接县区政务服务平台,横向实现联通市级各部门应用业务系统、共享信息资源数据,一张网涵盖淮安全市8390余项办事服务事项。

  在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过程中,一张网建设始终贯穿其中。市行政审批局按照“一级开发四级使用”的原则,强力推进淮安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应用向镇村延伸。

  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一体化服务

  据淮安市行政审批局网络信息技术处负责人刘远江介绍,在市县两级网络布置到位的前提下,该局统一开发了镇村网上申报审批操作系统。截至6月底,淮安全市所有镇村网络全部部署到位,全市97个镇(街道)和1596个村(居)共认领事项6.3万余项,发放6021个内网办理账号,配发1966枚电子印章,明确镇村网上审办代办员1884人,配备自助终端66台;镇村前30个复杂高频(跨层级、跨部门)已开发上线20个。

  目前,该系统平台已顺利完成运行测试转为实际运行的过渡阶段。截至6月底,已累计完成外网申办8.1万件。特别是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的推广使用,让没有电脑的镇村居民也可轻松上网办事。

  在淮安区河下街道螺丝街村便民服务中心,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成为群众网上办事的新平台。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新生儿入户计生证明办理、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申请等事项,均可通过该设备实现网上办理。据该平台开发项目组负责人张志介绍,以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为例,过去只能在上班时间到镇(街道)的窗口申报,需带4份材料,往返至少4次,耗时一个月。如今,在村里的政务自助机上,群众只需带身份证、“一折通”,最多跑一次,3个工作日内就可办完。

  日前,为进一步提升镇村网上办事的服务水平,市行政审批局还专门组织开展了“十查十看”专项行动,对淮安全市镇(街道)、村(居)进行一一走访,了解基层网上办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升网上办事的覆盖面和申办率。

  政务服务延伸到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基层全覆盖

  推进“不见面”

  上演惠民利企加速度

  惠民利企是淮安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变初心。也正因如此,在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的淮安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和企业,成为市行政审批局不断思考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该局以四级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特别是围绕淮安全市147项镇村事项,该局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梳理办理流程及办理材料,按照事项办理的复杂程度,调研出跨层级审批事项(涉及市、县、镇部门)17项、跨系统事项(涉及政务服务网和部门业务系统)13项、跨层级跨部门审批事项8项、简易事项申报113项。

  “我们进一步取消、合并了镇村事项的冗杂环节,统一了事项的名称和流程,实现了涉及多部门事项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群众办事的效率。”张静说。值得一提的是,该局还专门制定并下发了《淮安市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指南》,对机构组建、场所建设、人员进驻、事项办理、受理模式、网上服务、村(居)代办、运行机制八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针对基层农村老人多、不懂流程等情况,市行政审批局还专门在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帮办站点配备兼职代办员,通过上门服务、全程帮办,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审批服务。

  “我要办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申报,也不知道找谁,就把材料交给刘会计,不用我自己跑腿,他很快就给办好了,真省事儿。”谈起给自己办理五保户的事,涟水经济开发区引北居委会五保办理户付立军对政府服务赞不绝口。老人口中的刘会计,就是审批服务“红色代办员”。他们多以兼职为主,针对群众办事需求,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帮办、代办服务。

  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保滩街道分中心开设“红色代办员”窗口

   与此同时,市行政审批局还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积极探索“一表申请”至简服务,大力开展“一窗受理、一条龙办理、一个区域办结”的集成服务改革,为一体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全覆盖的实体大厅,全事项的进驻中心,全流程的网上办理,高水平的帮办服务,随着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淮安全市域整体协同的一体化现代服务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心坎里。“我们将以全面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支撑,纵深推动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建设,努力打造功能更加完备、办事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一流的淮安审批服务体系,让改革成效进一步惠及淮安广大城乡百姓。”张守美说。

    (来源:淮安发布   编辑/张胜楠)

  

layer
快乐分享